擁有191年歷史的元宵迎花燈活動「白沙坑迎燈排」18日以及19日兩天彰化花壇文德宮舉行。彰化縣政府表示,白沙坑迎燈排每座由23個黃色小燈籠串聯而成,外觀如船隻形狀,每個燈籠則寫上各庄落姓氏而稱為「字姓燈」,燈排遶境活動從元宵節前一天晚上7點展開,居民扛著燈排集合在花壇文德宮前,向福德老爺行禮後,引領各式陣頭開始遶行白沙坑大街小巷,與民眾一起祈求平安幸福。彰化縣長王惠美歡迎全國民眾來到「茉莉花之鄉」花壇,過個不一樣的元宵佳節。
花壇鄉長顧勝敏說明白沙坑迎燈排的方式與一般迎燈排不同,像是白沙坑的燈排是往上舉,外觀如小船,不管是燈排外觀或是拿取的方式都與一般的燈籠不同,有它的獨特性和歷史文化,相當有意義。
元宵迎燈排的由來,是翰林曾維禎,道光八年隨皇帝在北京遊街賞花燈,曾翰林見景傷情,感於如此盛景,家鄉父老無福欣賞,欲辭官還鄉,道光皇帝嘉慰他的孝行,特賜在彰化花壇鄉白沙坑,每年元宵節均仿照京城「迎花燈」,與鄉民同歡,至今每逢元宵節,彰化花壇民眾都會舉辦燈排遊街,花壇白沙坑的居民製作掛著紙燈籠的燈排,在白沙坑遶境,傳承190年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