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盛夏時節 多喝水少曝曬避免熱傷害

2020-06-08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醫事管理科何叔安科長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醫事管理科何叔安科長

每年的6到7月是民眾因為熱傷害而就醫的高峰期。根據臺北市衛生局調查,105年到108年有13人次,因為熱傷害到急診就醫,以熱衰竭為最多、其次是熱中暑。臺北市衛生局醫事管理科何叔安科長表示,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但是,像是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特定藥物者、體重過重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是在密閉空間工作,屬於高危險族群,更是要避免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外出做好防曬措施,多喝水以及適度攝取鹽分,適度休息,避免中暑。

 

何科長表示,當發生熱傷害時,要記得急救5步驟:蔭涼、脫衣、散熱、喝水、並送醫。

 

熱衰竭患者通常會感到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心跳加速、呼吸淺快、虛弱無力、體溫升高,甚至肌肉痙攣、抽筋等,必須要先將患者移到通風陰涼處、脫去多餘的衣物,再給予補充約1公升的水分及適量鹽分。另外,也可以用冷水噴灑、擦拭,或幫他搧風協助降溫,休息一下,假若症狀沒有改善,必須立即送醫。

 

另外,中暑的患者通常體溫會超過39.5度、皮膚紅熱,沒有排汗、脈搏又快又強,呼吸急促或是呼吸困難,甚至

意識模糊,必須立即將患者移到陰涼通風環境,讓病人平躺、腳抬高,鬆開身上衣物並快速降低病人體溫。可以使用風扇協助降溫,並將冰袋放在病人的頸部、腋下、腹部、鼠蹊部,也可以浸泡冷水。如果情況沒有迅速好轉,則要儘速送醫治療。

 

即使不曬太陽也可能會中暑!臺北市衛生局表示,例如夜跑、衣服穿太多、藥物導致排汗不良、長時間處在通風不良的地方、甚至是一直勞動者;另外,辦公室內外溫差大,上班族群平日若較少從事戶外活動,一旦到了較高溫環境就容易不適應而中暑,提醒民眾要多加注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