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落實防疫,民眾勤洗手、戴口罩,因此國內腸病毒與流感等還處於低點,不過,疾管署今天(16日)提醒,最近國內各地降雨頻繁,可能誘發登革熱、屈公病等蚊媒傳染疾病疫情,提醒民眾要落實巡、倒、清、刷,避免登革熱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發現,國內今(2020)年截至目前累計55例登革熱病例,其中1例同時確診屈公病,都是境外移入,個案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而最近各地降雨頻繁,上週(6月7日至6月13日)臺南市安南區、屏東縣萬丹鄉誘卵桶陽性率超過60%警戒值,另臺南市仁德區、高雄市鳳山區、屏東縣屏東市陽性率達50%以上,也接近警戒值,提醒民眾為了降低登革熱、屈公病等蚊媒傳染病疫情風險,要加強落實清理積水容器,並做好防蚊措施。
由於登革熱與屈公病都是蚊子傳染疾病,潛伏期都是2-14天,潛伏期的天數與武漢肺炎相同,因此有民眾憂心是否染疫而不知,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登革熱與屈公病有發燒、後眼窩痛、頭痛、出疹,尤其是肌肉關節酸痛症狀明顯,但不會武漢肺炎有呼吸道症狀,所以民眾可以初步判斷。
此外,上週高雄市一所高中學生集體感染鼻病毒,雖然不是新型冠狀病毒,但也引起不小恐慌,疾管署表示,雖然國內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風險低,但仍不可輕忽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威脅,尤其學校、教托育機構等人際互動密切的場所,更容易增加疫情傳播及群聚感染的風險,請民眾做好勤洗手、有呼吸道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避免疫情在同儕間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