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將捕霧網應用於校園集水 湖山國小學生自製捕霧網 認識供水多元途徑

2020-09-16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湖山國小學生自製捕霧網

湖山國小學生自製捕霧網

位於陽明山上的湖山國小是一所有霧的學校,在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黃思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黃倬英教授研究團隊的指導下,高年級學生認識了捕霧網收集霧水的原理,透過動手製作捕霧網,實際測試集水效果。

 

捕霧網,顧名思義就是作為蒐集霧水之用的網子。原理是:霧中的水滴直徑比雨中的水滴來得小,可以隨風飄揚,捕霧網就是運用這個特性,設計來捕捉霧中所含有的水。捕霧網一般是兩層多孔塑膠網,這些網面有極細小的孔隙,就像紗窗,擋住霧氣。捕霧網架設位置與風垂直,類似像排球網般垂直豎立在多霧的地方,網面迎向當時的盛行風;當霧穿過網子的時候,所含的細小水滴就附著在網線上,兩層塑膠網可加速網線上的水滴聚集成水珠,然後順著網子,垂直往下流到網底傾斜溝槽,再流到集水量桶進行紀錄。捕霧網的設計簡單,蒐集水的過程不需要額外能源,成本便宜,所以很多發展中國家都積極研究利用捕霧網提供水源的可行性。

 

湖山國小校長翁嘉聲表示,校園內原本就有兩套雨水回收系統,分別位於行政大樓和教學大樓的後方,每年高年級的學生都會透過校內的小小解說員課程學習到雨水回收再利用的原理。在本次捕霧網製作的課程中,學生們了解了臺灣霧林的分布、霧對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地球暖化對霧林的影響,也學到捕霧的原理及截取方式,並兩人一組完成只有單層紗網的簡易捕霧網,再實際利用噴瓶和電風扇來測試自製捕霧網集水的效果。

 

剛從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多變的天氣」單元學到「霧」的六年甲班學生許丞佐說:「以前沒聽過捕霧網,今天才知道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蒐集水。今天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依據老師說的尺寸剪下來的紗網太小,學到以後要自己實際測量過再剪,會比較準確。完成補霧網去進行測試時,我看到捕霧網的網線上有水,就知道網子截取到水了,我想到學校裡的椰子樹上也可以掛網子來蒐集空氣中的水。」

 

自然科涂月春老師說,學生們對於捕霧網充滿興趣,還想知道如何利用捕霧網所蒐集到的水,未來將會在自然課中與學生討論其他國家運用捕霧網的實例。

 

本次課程是國立臺灣大學研究團隊首度在臺北市國小進行補霧網研究的推廣,之後會在湖山國小教學大樓的屋頂上架設一個捕霧網,搭載霧水蒐集器和數據記錄儀(Data Logger),長期觀察校園中霧水的動態變化、判斷霧的形成條件以及進行集水量的相關研究,提供學校作為教學使用,並進一步思考水資源利用的議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