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眾從媒體或戲劇中所認知的精神疾病患者,通常隱約透漏著病友都具有危險性且行為怪異,這些對疾病的誤解及迷思,背後卻衝擊著多數努力治療的精神病友,使他們持續生活在被排斥與歧視的角落。
《生藝人計畫》始於106年,由從106年起與「OD表演工作室」共同組成一個以精神疾病經驗者及家屬為主的團體,希望透過戲劇的方式讓社會大眾看見精神病友們故事,理解他們的生命歷程,進而對精神疾病有正確認知,為精神障礙者除去汙名。劇團團長、康復之友協會督導潘宗育表示,由於劇團的導演本身也是精神科的社工,因此希望透過戲劇與藝術的形式,以團員們個人的故事為題材,從角色詮釋中去抒發自己的情緒,並且從別人的故事中去體會、同理別人的感受。
潘團長說,多半團員因為用藥或是本身病況緣故,表現出來的情緒都很漠淡漠,劇團不會很強求每人的演出都要像專業演員般展現豐富情感,實際上,在經過多次的排練與演出後,即使外在表現不明顯,但還是可以感受到團員們的內心已經有了起伏,對他們來說就已經向前踏出一步。
由於不少團員過去因為長期住院多半都是聽醫生說、聽家人說,變得很聽話,甚少有自己的想法。潘團長說,劇團就透過排練、演出讓他們開始能自己思考,甚至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例如有資深的團員就會與導演討論,嘗試不同的演出形式。其次,團員們透過演出獲得掌聲和肯定,逐漸找回自信,慢慢地有勇氣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團員大偉說,參與劇團讓他有很多不同的體驗,也逐漸累積自信心。過往自己與人互動較為冷漠,聽了笑話也笑不出來,但進入劇團後,多了與人交流的機會,旁人給予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對演戲越來越有信心,慢慢地會笑會感動,日子也過得更加快樂。至於演戲對大偉最大的樂趣,就是去經歷上台前的那一刻,雖然是非常焦慮、緊張,這種心情是在平常生活中甚少有過的。
臺北市衛生局表示,精神病人因疾病導致大腦功能受影響,以致情感、行為等方面出現協調困難與溝通受阻,精神病友只要透過規則的醫療,親友、民眾的支持,多數都可達到精神狀況穩定,在社區中正常的生活。為了讓民眾對於精神疾病有正確認知,進而接納精神病友,衛生局透過社區教育、增加接觸及宣導倡議,來改變大眾對精神病友的刻板印象,並鼓勵非營利團體共同推動精神病友社區融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