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人權博物館主辦的2021人權藝術生活節即將在11月20日登場,今年以「異端的回聲」為主題,透過音樂、劇場、舞蹈表演,回應過去威權時代被打壓的人權,希望透過多元形式,凸顯人權議題,也吸引更多人關注。
原住民創作歌手巴奈低沉又渾厚的歌聲,唱出原住民人權的困境,她將在人權藝術生活節開幕音樂會上,與林生祥、百合花等表演者共同演出。
2021人權藝術生活節策展人鴻鴻表示,過去遭受國家暴力迫害的一方,只要不合乎政府、國家的意識形態就被視為異端,因此今年以「異端的回聲」為主題,希望透過劇場表演、音樂、舞蹈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倡導人權議題,讓民眾聆聽異端的聲音,並透過藝術回聲。
本次生活節節目豐富多元,共有10項18場次展演活動,先由資深廣播人馬世芳策劃《提燈上路》音樂會,為活動拉開序幕;Crescent Lament恆月三途帶來的《噤夢之夜》音樂會則以重金屬搖滾傳遞沉寂年代臺灣人的故事;今年也特別安排《阿忠與我》節目選段演出,凸顯身心障礙者人權議題,另外,兒童劇場《遊戲規則》打破過去親子一起欣賞演出的方式,將參與的親子分開,讓孩子與家長分別以不同方式認識兒童人權。
鴻鴻指出,人權是藝術的創作來源,透過藝人權術生活節,希望鼓勵越來越多的年輕創作者關懷並以藝術呈現不同人權議題,他指出,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創作者關注不同人權議題,是非常好的現象。
出席記者會的文化部部長李永得表示,人權與藝術一體兩面,藝術創作來自人權議題,人權信念也會透過藝術讓民眾理解,他鼓勵台灣藝術界多用人權議題創作,擴大關注的人權範圍。
2021人權藝術生活節將從11月20日到12月12日,在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行,長達三個星期的活動均為免費參加,各項節目從11月4日中午12點起開放線上索票,歡迎至KKTIX搜尋「2021年人權藝術生活節」,相關演出及活動訊息可上人權藝術生活節活動官網及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