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兒盟倡議「橘絲帶兒保行動」 以正向教養翻轉負向體罰

2021-11-09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兒盟於網路發起親子帳戶,期待更多正向教養的存款,更少的體罰提款

兒盟於網路發起親子帳戶,期待更多正向教養的存款,更少的體罰提款

據衛福部兒少保護服務統計,今年上半年家內受虐致死的兒少人數就有10人,從2017年到2020年短短四年就有89個小生命來不及長大。兒福聯盟指出,不當管教是臺灣兒童虐待的主要原因,去年一整年11746位施虐者就有4522名施虐的原因是「習於體罰或不當管教」,占了將近四成(38.5%),顯見在教養親職仍有部分家長承襲過往「不打不成器」才是對孩子最好,或是「我是為你好才處罰你」的教養觀念,雖然暫時解決了當下的教養難題,但對孩子未來的影響不容小覷,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說明孩子童年經驗將會延續到孩子成年後,而未成年時的受體罰經驗將長期影響親子關係,更可能影響孩子成年後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暴力」….等「關係性層面」。

 

兒福聯盟近期針對年滿18歲的成年人進行「臺灣民眾兒時被主要照顧者體罰經驗及其關係性影響」,結果顯示有83.0%的民眾曾被主要照顧者體罰,超過三成的民眾表示小時候通常遭受到「會造成身體受傷的」中度或嚴重體罰。此外,未成年時被主要照顧者體罰頻率越高、體罰程度越嚴重的人,他們和這位照顧者目前的親子關係越差,包含了親子關係親密感的降低、信賴感的破壞,和焦慮感的提升。兒盟表示,我們常聽到有家長體罰孩子的時候會說:「我是因為愛你才打你」,但從研究發現,被打的孩子似乎感受不到家長的愛,帶著傷痕累累長大,影響親子關係。

 

在11月兒童保護月之際,兒福聯盟持續推動「橘絲帶兒保運動-愛孩子零暴力」,不只是大聲疾呼不要打小孩,也邀請各界專家,一起來提供正向教養的知能,更進一步提供各種教養工具,鼓勵家長以正向教養取代體罰。兒盟在今年11月12日起於網路上發起了「親子帳戶」開戶活動,記錄親子之間的開心與衝突,並從帳戶中愛心的增減來檢視教養方式對孩子是否合適,以從中找出更適切的相處模式,並為親子雙方存入滿滿的回憶與正向關係。

 

為提供並與主要照顧者交流正向親職教養觀念,兒盟加碼於11/23(二)與11/28(日)上午10:30-12:00在兒盟-我好,你好!親子共好空間舉辦「孩子幫你顧│橘絲帶兒保運動-一起聊育兒」親職交流課程,特別邀請醫學中心職能治療師OT莉莉與兒盟親子溝通專家蔡依儒講師,一同針對家有2-4歲與4-6歲孩子的照顧者進行疑難雜症解惑,藉此課程共同交流並討論,大家集思廣益以發展出更多正向教養模式,歡迎學齡前幼兒家長報名參加,大家一起養成「用愛儲蓄」的好習慣,一起成為親子關係的大富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