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雙溪國小慶冬至 學童手作湯圓體驗古早味

2021-12-22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雙溪國小學生將糯米放進石磨磨米漿

雙溪國小學生將糯米放進石磨磨米漿

「加把勁,用力推…」,臺北市雙溪國小的學生們鼓著紅通通的小臉蛋,使盡力氣推動著石磨,要將放入石磨中的糯米緩緩磨成米漿,再拿來製作美味的冬至湯圓。迎接冬至的到來,臺北市雙溪國小的學生在食農教室體驗古早手工湯圓製作的完整過程,並品嚐自己親手製作的美味湯圓。

 

活動一開始由總務處陳立偉主任說明冬至的由來與做湯圓需要用到的材料,接著在教導處吳欣儒主任的帶領下,讓小朋友親自體驗古早時將糯米放進石磨磨出米漿的操作過程,同時也觀看如何使用機器來磨出米漿,比較兩者在磨米漿速度上的差異。在糯米磨成米漿後,再將米漿放到粿袋裡,將粿袋綁在長板凳上,用扁擔將水分壓出來,直到形成糯米粉塊狀。接著總務處的寓惠阿姨再用力將糯米粉塊搓揉成糯米粉團,再分給小朋友搓出自己喜歡的湯圓形狀。經過寓惠阿姨將小朋友搓揉做好的湯圓烹煮後,大家便開始享用自己親手製做的美味湯圓了。

 

一年級鍾朗同學及四年級的劉芬瑀同學最喜歡搓湯圓的過程了,因為可以搓出自己喜歡的造型;磨米漿推石磨時雖然有點累,但是很有趣,想必「誰知碗中圓,粒粒皆辛苦」,這應該是每位小朋友體驗過後的最佳心情寫照。

 

雙溪國小校長廖大烱表示,稟持著「體驗是無可替代的學習」精神,雙溪國小用心規劃許多體驗學習的活動,不僅是呼應素養導向的學習歷程,更希望藉由小朋友親身的體驗,深化學習的內涵與感動。今天的古早手工湯圓製作體驗活動是雙溪國小推動食農教育的一環,不僅讓小朋友了解節氣及相關民俗活動的由來,同時也讓雙溪學童體驗從糯米磨成米漿到最後做成糯米粉團的完整歷程,希望藉此培養孩子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和愛物惜物的態度。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