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偏鄉優質教育環境,臺灣師範大學與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合作「『心心向榮』偏鄉國民小學學力增能計畫」,協助雲林縣水碓國小、永光國小、華南實驗國小與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四所偏鄉學校,導入創新教學與師培模組,像是融入多媒體科技和線上班級經營策略,為疫情衝擊下的偏鄉教育,提供穩定的教學品質,共同實踐大學與企業社會責任。
臺師大宋曜廷副校長除了感謝張榮發基金會秉持創辦人仁民愛物的精神,提供偏鄉教育資源外,並指出,執行計畫過程中,雖然偏鄉學校師生少,但行政與教學負擔一樣重,仍盡力提升教學品質。本計畫代表雙方攜手共同實踐社會責任,希望未來這樣的做法與模式,能夠創造更多連結,協助更多有需要的地方。
張榮發基金會鍾德美執行長從本次的合作發現,學生在這一年的學習將可以改變一輩子。她表示,少子化時代,大人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們發自內心喜愛學習新事物,把孩子的學習權還給孩子,而PASSION扎根教學團隊做到了!藉此計畫,增能教師的專業教學技巧,也重燃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建立了良好學習態度,同學們回到原班級後,也對其他學科產生興趣與熱情,是良好的善循環,基金會未來在偏鄉教育上會持續提供更多協助。
臺師大教育學院助理教授兼計畫主持人胡翠君表示,有鑑於偏鄉教師負擔沉重,且專業教學資源與支援較為缺乏,臺師大除了透過教學模組之外,也進行教師增能研習、密集觀議課、學科與行政交流等,形成教師支援網絡,藉此穩定教師流動造成學生學習斷層的困境。
她也表示,現場師培增能部分,提供完整系統性的教材教法,包括教學活動設計與應用、班級經營策略,以及差異化教學等。此外,也導入線上師培模組,除原有的支援模式外,更融入多媒體科技與活動和線上班級經營策略。老師也給予正面回饋,根據增能研習教師問卷顯示,全體認為PASSION英語文教材易於操作、97%以上認為英語文課程內容豐富且易於備課;數學科部分則有96%認為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數學概念理解及計算能力;實際操作教學模組後,參與教師均認同英語文與數學扎根課程可增加學生學習自信。
質性回饋上,有教師表示,英語文教學的方法無論是發音單字文法都可以活化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意願,以及培養學生能力;數學課部分則有教師認為,扎根教學藉由遊戲方式可提升學習動機和興趣,並且整理出許多的相關概念和釐清一些迷思概念,讓數學變得簡單有趣味。
110年雲林四校學期與遠距間,運用PASSION扎根教學模組,共開辦28班扎根班,診斷與教學服務2,010學生人次,總計3,717課時。此外更辦理20場成果展,透過多元評量形式,引導學生展現學習成果。學生問卷顯示,經過扎根英文課程後,近 80% 的學生喜歡上英文課,亦有超過6成學生認為,扎根數學課有助提升數學能力。
華南國小陳啟政校長表示,PASSION團隊除了提供實用的教材之外,團隊給予老師的專業支持與讓學校繼續做下去的原動力。華南國小楊惠寧主任也肯定臺師大團隊的行政支持與配套措施,並且具體引導教師增能,透過教材轉譯,讓學生容易學習,有效提升學習自信與動機。
參與教學模組的水碓國小李蘭欣老師認為,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的最大改變是讓教學現場成為孩子的舞臺,而PASSION的教材,讓老師有足夠的時間和方式,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也讓孩子有比較不同的體驗。
臺師大提供的專業教學支持系統,與張榮發基金會挹注的教育發展經費,產生相乘之效果,也為大學社會責任加乘企業社會責任之良好典範。未來PASSION扎根教學團隊也將持續和在地師培單位合作,提供專業配套與協助,提升偏鄉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