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老穀倉改建餐廳 池上農會攜手小農推廣國產黃豆

2022-03-07 發佈 林睿鵬 臺東
 池上鄉農會將舊穀倉修建成黃豆主題餐廳,店內的大片透明玻璃窗,可讓消費者清楚看到自己吃下肚的東西如何製作。

池上鄉農會將舊穀倉修建成黃豆主題餐廳,店內的大片透明玻璃窗,可讓消費者清楚看到自己吃下肚的東西如何製作。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衝擊國際黃豆、小麥、玉米供應及價格,農委會近年鼓勵國產黃小玉,臺東縣池上鄉農會與在地小農契作了20公頃的黃豆,並將舊穀倉修建成黃豆主題餐廳,鼓勵更多農民加入黃豆種植行列。

 

池上鄉農會耗資千萬修建,將閒置數10年的老穀倉改造成文青餐廳,販賣的餐點清一色是豆製品,店內一角的大片透明玻璃窗中,可見工作人員從一鍋鍋豆漿內撈起凝固的豆皮,民眾除了吃得到、聞得到濃濃豆香,更看得到口中豆製食物的來源。

 

在店內享用午餐的林姓民眾說,不僅豆漿味道濃郁,還能讓消費者清楚看到自己吃的東西如何製作,不用擔心食安問題。

 

為了推廣國產黃豆,池上鄉農會與池上農民契作了20多公頃的黃豆,並成立了黃豆主題餐廳「豆之間」,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豆製品研發成各種鹹、甜及異國風味料理,希望能起帶頭作用,鼓勵農民一起種植黃豆。

 

池上鄉農會祕書黃榮欄表示,農會除了信用部提供存放款服務,也有經濟事業部門負責協助在地農友,將農作物推廣販售給民眾,「讓民眾看得到、吃得到,真正了解臺灣優質的農產品」。

 

池上鄉農會強調,由於進口黃豆多半是基因改造,或是歷經長達近1個月的航運期,相較之下難免顯得不夠新鮮,而在地生產的國產黃豆除了新鮮之外,更是非基改作物,消費者也能吃得心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