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以實作構築跨域學習成果 萬芳高中美感「積」地開箱

2022-05-18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萬芳高中美感積地正式啟用

萬芳高中美感積地正式啟用

臺北市萬芳高中美感積地在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正式啟用,並同步開箱由同學們以積木拼建出的臺北市三大歷史建築群,展現學生以實作所構築的學習成果。

 

秉持著城市就是教室的理念,萬芳高中歷史科黃小萍老師帶領學生走入社區和城市,用一顆積木復刻臺北古蹟建築,共創翻轉教育的可能性。她表示,學生透過觀察,以樂高或微型積木動手復刻建築體,不同於以探究文本來讀歷史,她期待讓學生能動手實作,用積木重現歷史文本。

 

除了校內的「建築歷史」多元選修課程外,黃小萍老師也指導校內的積木社團,讓學生透過實地走訪在地歷史建築,深入了解背景故事後,再動手用積木拼建。2年前同學們募集了上萬顆二手樂高,合力完成景美在地的知名古蹟「集應廟」建築模型,並致贈給廟方作為紀念。近期在積木廠商的支持下,同學們再以10萬顆微型積木重現「集應廟」2.0版建築模型,並於「開箱美感積地」展出。

 

「景美集應廟」2.0版主要由三年級朱凱朋同學負責完成,因為上了黃小萍老師的建築歷史課而愛上積木,作品也多次獲獎肯定,並順利申請進入中華大學建築系。這次展覽由廠商贊助20萬顆TICO微型積木,朱凱朋在老師和同學的協力下,使用10萬顆微型積木,僅花了1個禮拜的時間完成。他表示,微型積木比一般樂高更小,樣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拼裝上不但較為困難,且花費更多的時間。朱凱朋說,樂高拼一面牆只要10多個積木,微型積木大概就要使用40到50個。此外,在龍柱、石獅子和屋頂的細部裝置部分更是格外耗費心力。

 

在開箱美感積地展覽中,除了呈現學生親手製作的建築模型外,黃小萍老師也帶著學生參與策展工作。對二年級徐承佑來說,參與策展的過程讓他學習到時間管理的技巧以及活動策畫和執行細節的擬定,是相當難得的學習經驗。此外,策展過程中的美感學習也是他最大的收穫,有助於未來他投入園藝造景領域。

 

黃小萍老師表示,看到展覽能如期揭幕是相當感動,從策展前期的籌備、作品的製作到布展的過程,她看見同學們發揮團隊合作、跨域整合以及設計思考等多元能力,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和資源下,創造出令人驚豔的成果。她也強調,美感積地不只是一間教室,同時也是凝聚社區和教學的實踐場域。

 

萬芳高中美感積地為學生打造一座策展館,透過沉浸式體驗學習,讓學生用看的學歷史、用問的學思考,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實現夢想、成就自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