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工會今天(19號)召開記者會指出,臺灣公部門每年投入高等教育的經費只佔國內總GDP的0.39%,約為724億4500多萬元,與OECD會員國平均的1%有極大的差距,呼籲政府逐年提高高等教育投資。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表示,臺灣人均GDP已經跟上OECD會員國水準,但高等教育卻是用低補助、私有化的方式在經營,政府沒有像OECD國家一樣扛起主要責任,而是要人民自己承擔,種種資源錯置和不足,導致很多高教亂象。
高教工會成員林宣佑在記者會指出,臺灣公部門每年投入高教經費約新台幣724億元4500多萬元,占GDP的0.39%,輸給OECD所有會員國,與OECD平均的1%有極大差距,如果要達到OECD平均水準的1%,每年至少應投入1837億5022萬元。
高教工會指出,臺灣私立大專學生平均每年獲得政府補助為1163美元(約新台幣3.5萬元),OECD會員國平均則是3166美元。高教工會引用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畫)報告指出,臺灣在國際中屬於特例,超過6成學生就讀私校,但家庭環境比念公校的學生更弱勢,導致「階級複製」的現象難以翻轉。
高教工會呼籲,政府應逐年提高高教經費,達GDP的1%,並將物價納入考量,縮小公私校補助差異,讓公私校教師待遇有統一標準,打造有競爭力又具備公共價值的高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