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活到老、吃到老 長者預防老嚥享口福

2022-08-31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營養師向銀髮族說明健康飲食挑選原則

營養師向銀髮族說明健康飲食挑選原則

動口吃東西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但隨著人體自然老化,吞嚥功能也可能隨之下降,對銀髮族而言,吞嚥問題可能造成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取不足、吸入性肺炎、脫水等,更可能會加速失能,並危及生命安全,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表示,進食能力為健康老化重要指標,國人應及早顧好吞嚥功能,有口福,才幸福!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表示,一般民眾在50歲後隨著年紀增長,體力、肌力、骨質都會逐漸流失,自然老化的過程也會使吞嚥的生理和神經功能產生變化,包含牙齒功能不好、唾液分泌減少、口腔內感覺變差、舌頭力量減少等,這種吞嚥功能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退化的現象,而非由疾病造成的吞嚥障礙,英文稱作「Presbyphagia」,日文稱作「老嚥」。

 

由於國人對於吞嚥問題的警覺性並不高,部分年長者由於吞嚥功能退化及咳嗽反射能力下降,較容易發生唾液、食物、液體、藥物等進入聲帶下方的氣管,卻無法藉由咳嗽排除的情形,稱為「無聲誤吸」(Silent aspiration),一旦異物無法從氣管排除,沿著氣管下去就會進入肺部,引發吸入性肺炎也是相當常見的一種,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死亡。

 

「老嚥」是否有徵兆呢?臺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李龍騰理事長提出8大警訊,呼籲民眾應隨時留意家中長輩日常生活狀況,像是長輩平時會流口水,或睡覺時引起咳嗽;喝湯、喝水,很容易嗆到;.只吃特定食物,或減少進食;吃飯時要吃很久、每口食物須吞兩三次;用餐後口腔殘存食物,或食物堆在嘴巴或掉出嘴巴;進食後,聲音改變或咳嗽增加;不明原因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發燒、肺炎等。如果這些情況是生理老化造成,可透過吞嚥健康操來訓練嘴唇、下巴、舌頭、喉嚨等,或是注意專心吃、慢慢吃、坐正吃、飲食調整等可以預防或改善。若無法改善或有中風巴金森氏症、運動神經病變、失智症曾有吸入性肺炎病史及頭頸癌等病史的長輩,則需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及治療。

 

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提出5招預防「老嚥」,包括要攝取足夠蛋白質及熱量,避免肌少症;飲食調整上要美一點、香一點、軟一點、小一點、濕一點,利用擺盤或使用顏色鮮艷的食物增加配色引起食慾;也提醒長輩要專心吃、慢慢吃、坐正吃,避免邊吃邊講話或邊看電視。此外,也提醒銀髮族應擁有一口合適的假牙,並注意口腔衛生,才能享受食物帶來美味與營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