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隱喻當代生存困境 北美館「在夾縫中行走」9/8開展

2022-09-07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臺北市立美術館王俊傑館長表示,觀眾透過展覽看見藝術家所傳達的概念

臺北市立美術館王俊傑館長表示,觀眾透過展覽看見藝術家所傳達的概念

臺北市立美術館9月8日起推出「在夾縫中行走」展,以「行走」和「夾縫」隱喻當代舉步維艱的生存狀態,展出媒材形式多元,期望打開與觀眾多重層次的對話,在面對困境時,探索出創新突破的思維與可能性。

 

「在夾縫中行走」由北美館資深策展人張芳薇策劃,邀集1960年代以降,28組橫跨數個世代的臺灣與國際藝術家的作品。張芳薇表示,展覽以「行走」這簡單行為作為啟動式,連結日常生活,期望集結主題多元且跨國、跨世代作品,以不同媒材的展現,打開與觀眾多重層次的對話。本展除了館內藏品外,也與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奇美博物館、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私人機構與藏家合作借件,展出媒材形式多元,包含平面繪畫、實驗水墨、動力裝置、行為表演、雕塑、錄像及相關文物等作品。

 

本展精選北美館重要館藏品展出外,同時也邀請國際重要卻鮮少來臺展出之作品,如奧馬.菲斯特(Omer Fast)以超現實、虛構的敘述,闡述戰爭記憶所帶來的噩夢及痛苦,同時回應現下面對戰爭心境的《連續性》。珍妮.安東尼(Janine Antoni)2002年的錄像作品《觸碰》、莫娜.哈同(Mona Hatoum)80年代著名的行為藝術紀錄影片《行路》等。臺灣跨世代包括「東方畫會」成員之一的陳昭宏展出極具開創性的系列繪畫;年輕世代的劉瀚之運用低科技機械零件、手繪文件裝置製成充滿哲思的作品,展開對生命與時間本質純粹的思考。

 

北美館王俊傑館長表示,「觀念」是當代藝術中最重要的核心,本次展覽以「行走」和「夾縫」為概念而衍生出來的觀念性展覽,涵蓋人類生存中的各種狀態。透過本次展覽,觀眾可以看到藝術家如何以不同的表現方式去傳達觀念性和議題性的內容,同時也藉由這次的展覽,見證北美館一直以來致力深化研究的努力。王俊傑館長並表示,本展獲得許多藝術場館的支持,還有多位重量級國際藝術家的參展,在疫情期間能成功籌辦本次展覽實屬不易。

 

「在夾縫中行走」展從今(2022)年9月8日起到明(2023)年1月8日於北美館二樓展出,展期間將舉辦多場藝術漫遊活動及互動式的演出,相關展覽訊息及活動報名可上北美館官方網站查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