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臺北城內的歷史課 用積木拼古蹟建築 認識在地文化資產

2022-09-20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萬芳高中黃小萍老師於北門紅戶外講堂分享如何將積木建築融入在歷史教學

萬芳高中黃小萍老師於北門紅戶外講堂分享如何將積木建築融入在歷史教學

擁有高度教育熱誠的臺北市萬芳高中歷史科黃小萍老師,受邀於2022 北門紅文化市集的戶外講堂開講,分享她如何透過積木建築,帶領學生穿越古今,學習和過去文明對話,並思考重新定義文化資產場域的過程。在市集攤位中並展示以微型積木所組裝的臺北建築群,讓民眾透過動手做的過程中,瞭解建築背後的精采故事。

 

一堂在臺北記憶倉庫旁所進行的戶外歷史課,讓與會的民眾聽得是津津有味。萬芳高中黃小萍老師將歷史教育透過無邊界的無圍牆博物館概念,把教室延伸到臺北城內,進行一場體驗式的教學和沉浸式的感受,期望能翻轉社會教育、翻轉歷史現場。黃小萍老師近年來將歷史課結合建築群,運用積木組裝引領學生們在教室之外,挖掘社區角落裡蘊藏的歷史與人文,讓文化資產充滿生命力。

 

梁芸瑄同學表示,積木社不只是在組積木,而是在用積木拼組建築的同時,深入瞭解這些古蹟的建築構造和歷史淵源。像是學校所在的文山區著名古蹟景美集應廟,也是在拼組集應廟積木模型時,才了解在地相關的歷史文化,並對在地社區進一步的認識與關注。

 

黃小萍老師與積木社同學在北門紅文化市集攤位上展示了用積木所拼組的臺北市內12個地景建築,從清領時期、日治時期的歷史建築,到戰後臺北的著名地標等,包括總統府、中正紀念堂、臺北101等,讓民眾能近距離看到用積木重現的建築群。此外,為了讓民眾從動手體驗中啟發探索歷史的興趣,國內積木業者也捐贈微型積木,鼓勵民眾從積木體驗拼湊出心中所青睞的建築,並帶回家作為紀念。

 

萬芳高中積木社在黃小萍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社區,透過學習成果的展現,期望將珍貴的文化資產加以推廣與傳承,讓社區民眾能以不同的角度認識臺北城,深化對在地的認同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