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宗博館亡靈節系列活動 兒童在歡樂中學習面對失去

2022-11-24 發佈 王芓諭 臺北
在「生死晝夜~於死亡中前行」展區參加墨西哥亡靈節活動學員 完成最後一場亡靈節祭典經典派對儀式(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在「生死晝夜~於死亡中前行」展區參加墨西哥亡靈節活動學員 完成最後一場亡靈節祭典經典派對儀式(圖由世界宗教博物館提供)

世界宗教博物館特別舉辦4場墨西哥亡靈節兒童版系列活動,透過遊戲式劇場、藝術創作或電影播放等不同形式,帶領兒童感受美洲原住民族如何以斑斕色彩展現對生命的尊重,在歡樂的節慶氛圍中,認識死亡的本質,練習面對「失去」,接納「不見」,迎接「再見」,饒富生命教育意涵。

 

世界宗教博物館正展出「生死晝夜 於死亡中前行」特展,教育推廣組主任林芷頡表示,收到在第一線從事生命教育的老師及社工組織心聲後展開研究,發現秋天是豐收、感恩的季節,世界許多歳時祭儀活動,都在這個時候舉辦,像台灣賽夏族的矮靈祭典、北美的萬聖節等,最後選定較少被討論、卻是孩子最有感的墨西哥亡靈節為切入點,企劃這次系列活動。

 

亡靈節源於千年前的阿茲特克(Aztec)、托特克(Toltec)和其他納瓦民族(Nahua)文化,當地原住民相信,人的生命如週期一樣,死亡只是週期裡的一段,願逝者能被快樂地緬懷,過世的親人、朋友、動物,都是亡靈節祭壇慶典活動中的主角,他們以斑斕的色彩展現對生命的喜悅,也是對逝去親人、不知名亡靈的敬愛。

 

林芷頡說明,從「生死晝夜」特展為起點,藉由不同的文化體驗,為兒童轉譯對死亡的理解,拉出失去、不見、再見這些概念,轉化家長、孩子對死亡、祭壇的擔憂與恐懼,和孩子談論失去的經驗,或在祭壇物件故事劇場中,邊玩邊探索墨西哥原住民族的生死觀,從古老信仰認識死亡的本質,體悟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存在的喜悅,進而擁有面對的力量,正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價值。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