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臺博館「島.電生活特展」 一覽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

2022-12-05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左2)、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左1)與來賓合影 (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左2)、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左1)與來賓合影 (文化部提供)

國立臺灣博物館今天(5日)在南門館舉辦「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特展」開幕典禮,展覽以「電力與文明」作為主題,透過「臺灣來電」、「電的供給與需求」、「生活與電」及「電的成本」等單元,介紹臺灣進入電力時代後的文明發展,並從早期畫家對「電」的風景描繪,以及常民視角述說島嶼上的電力故事,呈現臺灣電力發展與土地共譜的時代樣貌。

 

「島.電生活特展」由臺博館及台灣電力公司合作策展,融合了臺博館對土地、自然環境及永續議題的論述,以及台電公司對電力在臺灣發展的脈絡經驗。從第一盞電燈亮起、電廠及電網設立,到再生能源開發,由歷史的角度來看電力引進臺灣後人民生活方式產生的劇烈變化,並透過60餘件展品及160餘件珍貴的影像呈現電力發展在臺灣土地上各時代的樣貌。

 

展覽以臺灣前輩畫家陳澄波的畫作「水源地附近」及臺博館所典藏日本畫家小澤秋成的「臺北風景」切入,藉由畫作上的電線桿、電線交織、發電廠等電氣設施所構成的視覺景觀,畫家筆下的線條和色彩堆疊出的現代化的城市,呈現當時人民對於現代化的追求,以及都市化背後對傳統景觀變遷的反思。

 

台電公司特別提供了15件具代表性的電表,其中包含百年前臺灣第一個電表,來連結電與人們的生活,也傳達人們為了生活需求使用電力所必須付出的成本。展覽的結尾則以藝術裝置「島電風景」與前輩畫家的畫作對話,透過編織隱喻電網,藉由光的視覺轉變,反映人的心裡對自然環境的歸屬感,以及文明與自然的循環關係,引導民眾反思臺灣來電後的百年期間,人與人、人與土地間的關係,期望能讓觀眾反省當下、也展望未來。展覽自即日起展出至2024年4月7日,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臺博館南門館紅樓2樓參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