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打破學科與校園藩籬 跨領域美感教育開創師生無限潛能

2022-12-25 發佈 王芓諭 臺北
澎南國中學生運用數學中的尺規作圖、垂線原理製作巨型沙畫

澎南國中學生運用數學中的尺規作圖、垂線原理製作巨型沙畫

教育部為了落實十二年國教跨領域課程,活化教師教學内涵及厚實跨領域美感教育深度,自108年起委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辦理「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並遴選種子學校、串連地方師資培育大學提供在地化的資源與輔導,以建構及推廣中小學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教學與學習體驗,目前全臺已有385所國高中、小學與師培合作大學投入跨領域美感教育。

 

「跨領域美感教育」是以藝術為橋梁,透過不同領域老師的合作,開展學生多元的學習與美感經驗;有高中生關注在地焚化爐重啟議題,運用多媒體資訊科技改編、創作樂曲來表達對故鄉自然景物與臺東人生活軌跡的深度關懷;有國中學生透過色彩採集、記錄,以社區代表色彩製作手工皂串起社區居民對城市的共鳴等。此外,亦透過邀請師培體系師長、各界專業諮詢委員,協同縣市政府共同協助參與計畫的中小學合作學校,建構不同層次與向度的跨領域美感社群。

 

其中,國立花蓮高工推出一系列桌遊跨領域美感課程,將冰冷生硬的知識結合藝術化為有趣的遊戲,並引導學生透過桌遊設計與製作中學習藝術。透過科學、技術、藝術、語文以及數學等領域融入與延伸,從桌遊形式聯想國文的修辭概念,配合英文的字根與字首單字組合,搭配數學排列組合的邏輯思維,融入化學焰色反應的知識,再到製圖的雷射加工技術,最後結合藝術生活,讓學生擁有美感批判與觀點賞析能力。

 

國立花蓮高工美術科黃兆伸老師在課程中納入美感教育與未來想像,整合跨領域與學科之間的創新內容,進而提升美感融入生活,也積極引導師生從生活題材中探索跨領域學習和美感經驗,共創發10套跨領域美感桌遊課程模組,同時亦培養學生跨領域的團隊合作學習、獨立思考與構思發展能力,進而實踐創新思維和想像未來的影響力。

 

另澎湖縣立澎南國中長期以來,以「在地文化」融入美感教育課程,並以「社區」為主軸,藉由社區故事的傳承推廣社區文化,也使學生建立起地方認同感;同時協助生活在這塊土地的學生,透過文字、符號、構圖、色彩及媒材來記錄自己社區的藝術地圖。從生活發想、透過美感歷程與更多人分享,進而激發對自己社區的認同感,珍惜自己生長的土地,關懷在地人事物。

 

「因為有感,才有美感」、「教師教導學生,要先感動他們的生命」。澎湖縣立澎南國中跨領域美感課程由視覺藝術王姿翔老師,深耕美感教育多年,為了使更多學生用心欣賞自己家鄉的美麗,從103年起規劃一系列以藝術為核心的美感課程,與其他學科進行多元層次的融整,發揚澎湖在地文化特色,其中《澎南沙畫漁村情—沙景藝術創作》,推沙作畫學幾何,讓學生以幾何原理勾勒澎湖的在地特色。透過跨領域教學設計,數學不再只是解題與計算,除增加學習動機,更重要是讓學生體驗如何將數學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