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海科館復育基地成功繁殖綿蟹 成臺灣首例

2023-02-17 發佈 吳晨琳 臺北
成體的漢氏勞綿蟹大螯前端鮮豔的像是擦了粉紅指甲油。

成體的漢氏勞綿蟹大螯前端鮮豔的像是擦了粉紅指甲油。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潮境復育基地再添喜訊,成功繁殖出有「海中舉重選手」之稱的漢氏勞綿蟹。海科館陳素芬館長表示,這次是臺灣繁殖綿蟹的首例,未來將朝螃蟹人工繁殖邁進,也會以改良育苗提高育成率,為保育工作鋪路。

 

潮境智能海洋館C區為海科館養殖與復育的重要基地,同時也是進行海洋生物與生態研究的場域,研究物種多達320種。漢氏勞綿蟹卵孵化後,經過一個月變態期的照顧,海科館研究人員終於成功繁殖綿蟹,成為臺灣首例。於展缸的綿蟹寶寶以小小的身軀背負著海綿的可愛模樣,吸引許多遊客觀賞。

 

海科館說明,漢氏勞綿蟹被稱為海中的舉重選手,生活在8到150公尺的淺層海域,算是常見的螃蟹種類。成體的綿蟹外殼會佈滿一層細密的毛,大螯前端像是擦了鮮豔粉紅的指甲油。而小型綿蟹則是會背著海綿、貝殼或是石頭來偽裝自己,也因為外殼毛茸茸及背負海綿的特殊行為,有了「綿蟹」的稱呼。研究也發現,綿蟹可以判斷自身的大小,挑選可以背起來的物品,以方便牠們偽裝或藏匿。

 

海科館陳素芬館長表示,海科館首次成功人工繁殖綿蟹後,也將朝人工繁殖螃蟹邁開第一步,未來會以改良育苗的方式提高育成率,同時也為保育工作鋪路。陳素芬館長也說,海科館肩負北部海洋生物保育與復育的重要使命,首次繁殖出小綿蟹十分不容易,歡迎民眾前來瞧瞧可愛的小綿蟹寶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