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雲門《薪傳》 45載琢磨出舞作動人細節

2023-04-07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雲門《薪傳》〈野地的祝福〉/攝影 劉振祥

雲門《薪傳》〈野地的祝福〉/攝影 劉振祥

雲門舞集50週年,將演出創辦人林懷民的傳奇舞作《薪傳》,4月29號週六晚間7點45分,更將在臺北兩廳院藝文廣場舉行戶外轉播,讓更多民眾有機會看到經典舞作。1978年首演的《薪傳》,在今年6月10號將於臺東作第199場的公演。45年來,100多位舞者輪番演出「柴船渡烏水,唐山過臺灣」的史詩舞劇,而在第一代舞者和第八代舞者更出現了母女檔,為「薪傳」的意涵,作了動人詮釋。

 

1978年,31歲的林懷民與雲門舞者,到新店溪畔搬石頭,體驗先民勞動的體態,編創了「柴船渡烏水,唐山過臺灣」的《薪傳》,成為首齣以臺灣歷史為題材的劇場作品。

 

林懷民談起現在傳到第八代舞者的《薪傳》,笑說1978年在嘉義體育館首演這支舞時,根本不知道這舞怎麼跳,舞其實也沒完全編完,也沒有琢磨它,一代一代跳下來,更加瞭解了這支舞的「眉角」,知道身體要怎麼運用,這回再做,就是在這些動作上的琢磨,因此在雲門50周年時,與其說推出《薪傳》,倒不如說推出第八代的《薪傳》舞者,他們是臺灣用了50年時間來琢磨、訓練、累積前人經驗的一群年輕舞者。

 

最令人感動的是,第一代舞者和第八代舞者出現了母女檔,媽媽蘇麗英和女兒鄭希玲各自舞出了最初版的《薪傳》和50週年版的《薪傳》,為「薪傳」的傳承意義,寫下了最美的註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