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招生

4成性暴力被害者隱忍 婦團發起倡議行動預防性暴力

2023-04-19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現代婦女基金會王如玄董事說明「性暴力事件求助態度網路調查」結果

現代婦女基金會王如玄董事說明「性暴力事件求助態度網路調查」結果

為推動性暴力預防,現代婦女基金會每年4月發起倡議行動,並於今年4月26日國際丹寧日前夕公布最新「性暴力事件求助態度網路調查」。調查結果發現高達9成被害者不敢報警、4成從未對外求助;基金會為此發起系列活動,呼籲民眾關注社會輿論對性暴力被害者求助行為的影響,進而共同發聲相挺,打造求助無畏的安心環境。

 

現代婦女基金會王如玄董事說明,本次調查分別就「假設遭受性暴力」及「實際遭受性暴力」的求助態度兩大區塊來比較分析,發現民眾「假設遭遇上司性騷擾」,最可能求助的對象依序為信任的朋友、專業機構及公司申訴。在調查中,有三分之一(33.4%,293人)的受訪者曾遭遇性暴力,其中85%曾遭受性騷擾、27.6%曾遭遇性侵害。而實際遭受性暴力的受訪者中,只有6成(60.8%)曾對外求助,高達4成(39.2%)受害者表示不曾向任何人提及受暴事件,大多擔心證據不夠充足,或者因為案件帶來的羞恥感、害怕原有生活秩序被破壞,而獨自承受創傷,令人感到憂心。

 

性暴力倖存者匿名社群「暖暖Sunshine」創辦人湯淨表示,有些倖存者可能因為事發時年紀太小,或是與對方曾有情感關係,因此在當下難以辨認自己是否遭遇性暴力;有些倖存者則是選擇遺忘、不願意再次回想,試圖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事件的影響,因此更難以對外述說,甚至出現否認受暴的狀態。在未曾向警方報案的故事中,倖存者主要是擔心「缺乏證據」,因為若未在第一時間報警或驗傷,直接證據或人證、物證的蒐集都將非常困難,再加上擔心周遭親友家人的反應,因此更加難以承受案件進入司法的後果。

 

現代婦女基金會指出,「性暴力的恐懼和羞恥」、「周遭知情者的默不作聲」、「加害者的持續威脅」、「處理流程的二度傷害」與「社會輿論的冷嘲熱諷」,是讓被害者不願對外求助的主要原因。如果要幫助性侵受害者,總督導張妙如表示,當性侵受害者分享事件經歷時,請讓他們知道你相信他們的故事,自己並不孤單。其次,多了解事件帶來的創傷反應,例如焦慮、憂慮、睡眠問題等,幫助理解及處理受害者的狀態。親友可以提供相關資源和訊息,鼓勵尋求專業組織如現代婦女基金會等的協助,但不要強迫受害者採取任何他們不想做的行動(如報案)。最後,在得知有霸凌被害者的言論時,必須發聲制止或澄清,減少大眾的迷思,創造友善的社會環境,也能幫助被害者更快踏上復原之路。

 

現代婦女基金會發起「VOICE ─ 性暴力預防倡議行動」,邀請各界響應國際丹寧日、支持展心復原計劃及誰是完美被害者性侵衣物續展,呼籲民眾發聲相挺,看見性暴力被害者的處境,一起打造讓每個人都能求助無畏的安心環境。相關活動資訊可上現代婦女基金會官網查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