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農委會攜手氣象局對抗極端氣候 增100個氣象站提升農業品質

2023-05-09 發佈 吳晨琳 臺北
農委會投入疫後特別預算2.15億元,將增設至少100個農業氣象站,也希望開發「指數型農業保單」。

農委會投入疫後特別預算2.15億元,將增設至少100個農業氣象站,也希望開發「指數型農業保單」。

農業是高度依賴環境的產業,為因應現今劇烈的氣候變遷,並強化氣象資訊在農業的應用,今天(9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中央氣象局簽訂「農業氣象資訊服務及應用合作協議」,未來3年將投入2.15億元的疫後特別預算,並至少增設100個農業氣象站,透過全面且系統性的氣象資訊,提升臺灣的農業韌性。
 

農委會與中央氣象局簽署農業氣象資訊服務及應用合作協議,針對提升氣象觀測資料服務品質、深化農業氣象跨域應用、促進資訊交換與服務推廣等面向攜手合作,透過氣象局的專業,建置全臺的農業氣象觀測站,並針對個別區域提供客製化氣象預報,使農民能夠提高防災自主能力。

 

陳駿季副主委說明,極端氣候造成天然災害頻繁,今年已有54項因天然災害影響而受到救助的作物,希望藉由氣象資訊服務與應用,能夠降低農業損害風險。也希望將氣象網站與農業保險結合,開發「指數型保單」,當溫度、雨量到達上限,便會啟動理賠機制,因此也更加仰賴精準的氣象資訊提供。

 

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強烈的氣候變遷,讓原來的氣候基礎消失了。農業需求超過原先的規劃,氣象觀測站被「強迫升級」,中央氣象局將持續與農委會密切合作,共同面對極端氣候的考驗。

 

農委會表示,目前臺灣農業區氣象監測站的覆蓋率有待提升,面對極端氣候與多樣化農業生產品項,使得精準預報、客製化等氣象資訊服務需求增加。農委會已爭取疫後特別預算,未來3年將投入2.15億元,增設至少100個以上的農業氣象站,加強沿海養殖區、淺山農業區的精準預報,並建構農業氣象資料中心及農業氣象資訊服務網絡,提高農業氣象服務品質,穩定農業發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