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少子化下臺灣新生兒死亡率高 兒科醫建議應回溯分析死因

2023-07-02 發佈 廖南瑛 臺北
在張榮發基金會舉辦「降低臺灣新生兒死亡率研討會」,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右前1)出席。

在張榮發基金會舉辦「降低臺灣新生兒死亡率研討會」,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右前1)出席。

臺灣生育率連3年負增長,但新生兒死亡率卻高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值,每 1000 個新生兒就有 2.8 個無法存活到滿月,更有 4.5 個有可能在 5 歲之前死亡,在亞洲遠高於日本和韓國。臺灣新生兒科醫學會、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今天(2)在張榮發基金會共同召開「降低臺灣新生兒死亡率研討會」,邀集醫界人士共同探討解決方針。

 

台灣2022年新生兒數僅13萬8986人,創歷史新低,資料更顯示每千位嬰兒就有4.1位死亡,高出許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更已連20年超過日、韓2至3倍。

 

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表示新生兒死亡的原因第一名是遺傳、基因突變有關,這一類屬於不可避免的因素,也許可透過產前檢查篩檢避免,但仍涉及到人工流產的倫理議題;第二是早產,這是屬於可避免,要從加強產期的照顧開始,減少造成早產的因素;第三則是意外事故,有相當多的例子是趴睡引起的嬰兒猝死,過去有許多的父母認為趴睡可以讓孩子的頭形比較好,但這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此大力推廣尤其是新生兒不要趴睡。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邱弘毅表示,國衛院從110年開始承接「優化兒童醫療照顧暨協調管理中心計畫」,就是希望布建急、重、難症的三階層治療,從懷孕到新生兒都能不漏接的做好照顧,包含區域的重點醫院跟地方的醫療機構之間如何協調、管理,讓網絡建立的更完整,以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

 

臺大醫學院附設兒童醫院主治醫師周弘傑表示,新生兒死亡率的主因之一是「源於周產期的呼吸性疾患」,應透過死因回溯分析,建立新生兒死亡的資料庫,才能對症下藥。另外,國健署分析新生兒死亡率增加的原因,與平均產齡提高有關,但高齡產婦也是寶,對產婦的關懷與社會支持也很重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