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國家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 開啟臺灣綠色劇場時代

2023-07-19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2023國家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

2023國家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

由國家兩廳院主辦的2023永續國際年會,今年已邁入第三屆,將在今、明兩天(19、20號)於國家戲劇院大廳舉行。現場邀請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高哲夫(Filip Grzegorzewski)以「歐盟文化創意產業的永續之路:政策與補助」為題,分享歐盟如何透過政策回應表演藝術的永續理念;而玉山金控、天下雜誌等企業今年首度共襄盛舉,闡述企業支持藝術永續的做法;國家兩廳院則切分硬體與軟體,分別針對節目製作、場館設備、演出內容與延伸服務等面向,展現7年來推行永續共融的經驗與成果,並在場館政策上有更多宣示;此外,更邀請表演藝術聯盟、人力飛行劇團、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藝術大學,分享產官學在推行文化永續方面的經驗。

 

今年的永續國際年會以「夥伴合作 × 產業串聯」為題,在國內逐步重視綠色劇場重要性之際,強調產業串聯,有結合產官學、納入多方動能達成共好之意。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兩廳院從2016年起,意識到劇場必須走向共融,各類別障礙者、各年齡層,乃至於在台灣落地生根的新住民,都應該有選擇藝術的機會;而永續是更大面向的回應地球存續議題,在不損及未來世代的狀態下,盡力滿足這個世代的發展,它相對共融更難以執行,光是碳盤查與無紙化,執行便非常不易,有時也不易為大眾所接受。但劇場本該呼應社會價值,走在時代的前端,兩廳院作為臺灣最成熟的國際級藝術中心,絕對責無旁貸。

 

2019年,英國國家劇院製作與技術總監Paul Handley邀請場館建築師Paddy Dillon,以建築業標準為基礎,融合實際細節,彙編成《劇場綠皮書》(Theatre Green Book),針對劇場最容易耗費資源的道具、服裝、舞台布景,以及因交通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制定了三種等級的綠色規範,也替表演藝術的永續化訂下標竿;而去年「台灣藝術永續聯盟」(TASA)成立、以及國家兩廳院受邀加入由歐盟所支持的「永續劇場聯盟」(STAGES)後,表演藝術聯盟也開始編纂臺灣版本的《劇場綠皮書》。總共三冊的綠皮書,分別針對在地製作、生態建築、永續營運等,訂出漸進式的可遵循標準,等同宣告臺灣正式開啟綠色劇場時代。

 

為期兩日的「2023國家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成為統整近幾年永續共融推行能量的集合點,並繳納出一張屬於臺灣的成績單。首日上午先由企業夥伴共享推廣經驗,玉山金控永續長張綸宇表示,為了讓更多偏鄉學生走親近不同的文化體驗,玉山文教基金會長期支持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近年也一起攜手推廣「輕鬆自在場」演出,期盼結合兩方資源,幫助社會建立更多的共融系統。而《天下雜誌》未來事業部總監黃昭勇則和大家談媒體如何發揮第四權的影響力,促使企業支持永續,讓與環境共好的做法被推廣至其他企業與大眾視野。

 

下午則由兩廳院提供自身經驗。自2022年起,兩廳院宣告從「人人劇場」推向與環境共生共存的「永續共融」,今年更透過年會,分享近年來的經營心得,從實務經驗逐漸拉高到政策的調整擬訂。國家兩廳院副總監施馨媛解釋,兩廳院有自己的「劇場永續轉型4年期計畫」,從劇場的日常營運、節目製作流程,到與學者、企業的跨領域合作等三個面向,找尋工作方法,不僅透過節目談永續理念,還從創意、概念、彩排,甚至燈光、服裝、道具等,追求綠色製程,並且找出永續的執行方式。

 

作為36年的資深場館,兩廳院工務部機電組以及演出技術部,向與會者分享兩廳院透過逐步汰換管線、採購低耗能機器、挑選支持永續的供應商,以及更換LED燈具、調整舞台監控等,達到節電效果。無紙化的推行也有一定成效,2022全年,兩廳院共減少332,623張影印紙,相當於減少6.21公噸的碳排放量;而《PAR表演藝術》雜誌轉型電子版,更大幅減少41公噸碳排放,相當於減少砍伐263棵樹。

 

在節目製作方面也有長足的進步,2022年兩廳院演出跨國共製第一檔永續節目《寫給滅絕時代》,實驗零差旅、自力發電、低耗能的永續新型態演出,整齣戲僅用150瓦的電力,寫下藝文場館低碳製作典範;今年的駐館藝術家「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則審慎評估道具材料來源,妥善規畫製程,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更有意識地以永續概念經營整個劇團,讓永續從最源頭開始發展。除此之外,節目部在未來與表演團隊簽約時都將加入綠色條款,使兩廳院能朝2050的淨零碳排目標前進。

 

除了節目製作,兩廳院也從2018年起成立跨部「永續共融小組」,橫跨8個部門、24個組別,由小組成員提出可執行的永續與共融目標。從今年起,兩廳院正式啟動碳盤查,確實檢視場館碳排放量,並訂出可減少標準。同時,兩廳院也深化原有的共融服務項目,有口述影像、手語翻譯、無障礙空間、助聽感應線圈、觸覺導覽、情境字幕、輕鬆自在場等,以及製作易讀手冊,方便心智障礙者或閱讀困難的人理解劇場的節目與服務。隨著報名使用人數從每年個位數提高至百餘人,兩廳院能感受到共融服務推行成效。

 

近幾年舉辦的藝術處方箋工作坊與青銀共創,更讓共融服務延伸到樂齡社會的議題面,觸及範圍更為多元。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表示,兩廳院思考的是各層面、所有人的平權,過往無法進到兩廳院的人們,都應該是我們要持續努力的對象。兩廳院期待透過更多的合作,讓劇場能夠發揮公共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