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與高醫大研究發現,C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中的基因ISX表現活躍,會降低免疫系統的功能,進而引發肝硬化、甚至發生肝癌,研究團隊指出,未來可發展相關藥物來抑制ISX表現,阻礙機轉,達到有效治療。
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有7到9成的人會成為慢性肝炎患者,後續更有2成演變成肝硬化,3%到5%的人會變成肝癌,形成肝癌三部曲。
為了找出C型肝炎發展為肝癌的致病因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助理教授王麗婷、高醫大醫學研究所教授許世賢、國家衛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黃嘯谷、高醫大醫學系副教授林明宏組成研究團隊,耗時近3年,終於有了成果。
研究團隊將基因轉殖鼠餵食高脂肪飲食,發現小鼠的血脂增加,且產生胰島素阻抗反應,進而發生慢性肝炎、纖維化及代謝異常。
王麗婷指出,研究進一步發現,C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是經由調控箱型基因ISX表現,當作為轉錄因子的ISX的表現活躍,會導致周邊的基因表現降低,導致代謝失調、肝臟纖維化和免疫功能降低,最後導致肝癌的產生。
為了進一步驗證,實驗將ISX從核心蛋白中剔除,結果發現免疫功能提高,代謝情況也恢復正常,因此未來將可發展藥物,抑制ISX。
研究指出,未來在醫療應用上可開發藥物,抑制ISX,許世賢表示,包括代謝性疾病,如第二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的病患,甚至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人用藥,未來都可以朝向抑制ISX的活躍程度來達到效果,但是希望從前期的代謝疾病上就開始抑制,而非等到後期的肝癌才介入。
研究團隊也指出,高油、高鹽、高糖的飲食習慣,會導致代謝症候群,讓身體慢性發炎,誘使ISX活躍,因此建議民眾,採用少油、少鹽、少糖的健康飲食,不讓身體發炎,可以避免致病基因活躍,讓身體遠離癌症的風險。
這項研究獲得肯定,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