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揭曉 瘂弦等4人獲殊榮

2023-08-09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瘂弦為臺灣現代詩啟發者(照片提供:北市文化局)

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瘂弦為臺灣現代詩啟發者(照片提供:北市文化局)

臺北市文化局公布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名單,由臺灣現代詩啟發者瘂弦、文資學者米復國、牯嶺街小劇場掌門人姚立群、紀實攝影詩人張乾琦等4位脫穎而出,獲得臺北文化獎殊榮肯定。文化局將於11月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頒獎典禮,表揚這4位來自文學、文資、劇場、攝影界等不同領域的優秀得主對文化藝術無私貢獻與事蹟。

 

文化局表示,本屆臺北文化獎以「關注文化發展,透過各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實踐,引領臺北多元文化風貌」為獎勵重點,歷經兩個月的公開徵選後公布名單。本名王慶麟的瘂弦,在文化界影響深遠。1954年參與創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除了在1950年代掀起新詩的時代思潮、提倡超現實主義外,也對提攜文壇青年後輩不遺餘力,對臺灣現代詩發展有關鍵性的影響。他策劃主辦「聯合報文學獎」,鼓勵全球華人作家投稿、主編多部重要選集,也培育諸多人才,皆有助實現臺北作為華文文壇的重鎮。他在文學領域貢獻卓絕,獲文化獎遴選委員們一致推舉得獎。

 

文化資產保存重要推手的米復國,1954年生於高雄,長期致力於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對臺灣公共住宅政策、歷史調查研究、低收入者、年長者等居住平權課題進行深入研究。米復國長期致力於大臺北地區的文化資產保存與研究,提出許多有力史料論證,例如他深入萬華進行田野調查,透過現場測繪及研究史料,調查剝皮寮街區歷史脈絡,讓民眾得以再次親睹萬華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絕代風貌,對臺北市歷史文化記憶的貢獻有目共睹。

 

1965年生於高雄的姚立群,近40年來透過表演藝術空間營運、策展及創作展現臺灣多元文化樣貌。姚立群自2008年接任臺北市最具代表性的實驗劇場之一的「牯嶺街小劇場」館長至今,一路秉持小劇場前衛、實驗、跨界、多元的精神,投入共融藝術、培育創作者,展現文化公共性。姚立群以劇場的角度出發,展露出宏觀的藝術關懷與視野,不僅提升臺北市在國際藝術社群的能見度,更成為臺北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

 

1961年生於臺中的張乾琦,深入陰暗角落,以攝影紀實訴說人道精神與社會議題。他長年專注地緣政治、邊緣族群及社會議題等題材,其作品具高度藝術性,也反映出社會人文關懷精神,被國際知名戰地攝影Philip Jones Griffiths譽為「帶著相機的詩人」。為了如實呈現社會弱勢的一面,張乾琦時常深入險境進行拍攝,他搬進環境惡劣的紐約唐人街公寓近距離觀察非法移民、並耗時6年溝通,進入龍發堂精神病患收容所進行拍攝、更於2022年烏俄戰爭爆發後五度深入戰場紀錄,獲遴選委員肯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