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現代」文青養成術特展 臺灣文學與美新處的跨時空對話

2023-08-18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現代』文青養成術—與美新處的超時空對話」特展開幕。

「『現代』文青養成術—與美新處的超時空對話」特展開幕。

1950年代,美國文化與現代主義隨著美援進入臺灣,當時的美國新聞處是一個關鍵的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與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共同推出「『現代』文青養成術—與美新處的超時空對話」特展,透過展覽帶領觀眾認識戒嚴時期,美國文化所帶來的新奇思潮及思想,如何衝擊我國的現代文學。

 

1946年,美國設立駐臺北辦事處,美國新聞處附屬於大使館,負責臺灣的文化宣傳活動任務,後來陸續在臺中、高雄、臺南、嘉義與屏東設置美新處,1958年,臺北美新處遷到現在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經常舉辦美國電影欣賞、繪畫、舞蹈等藝文展演,尤其美新處圖書館更因為館藏豐富,有許多國外的刊物,成為當時文青的重要活動場所。

 

現代主義是工業文明興起後,一股擴及文學、藝術、建築與思想潮流的總匯,自1930年代就已對臺灣的知識界產生影響,而冷戰期間臺灣的青年作家與藝術家們也透過美新處接觸了大量來自於西方的思潮,因而也觸發了臺灣第二波的現代主義文藝運動。尤其被文史學論者被稱為臺灣文學史上黃金時代的《文學雜誌》、《現代文學》,受到美新處的支持,有系統地引介美國現代主義文學;臺灣作家回應美國現代主義的創作,也透過美新處譯書計畫——Heritage Press系列站上世界舞臺。在資訊相對封閉的1960年代,美新處是美國文學到臺灣、臺灣文學到世界的重要窗口,也因為資訊的流通,影響臺灣文學甚深。

 

「『現代』文青養成術—與美新處的超時空對話」特展,特別選在前身為「美國新聞處」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作為特展場地,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指出,透過美新處傳入以美國為主的西方現代文化,正是戰後臺灣多元文化的源頭,現代主義只是其中的一個重點。外來文化豐富臺灣文化的內涵,也與臺灣文化互動與發展,特別是在自由遭到壓抑的時代,美新處是自由的文化氣息傳入臺灣的重要窗口,也是臺灣文化產出展現向外傳播的文化場域,因此歷史脈絡,才有此機會在二二八紀念館舉辦這項特展。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林巾力說明策展由來。臺灣文學館2年前開始準備現代主義展覽,過程中發現美新處在臺灣戰後的現代主義傳播,及對臺灣文學的影響,占有重要角色,因此透過聯繫,獲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美國在臺協會高雄分處的大力協助,促成本次特展,也算是12月1日登場的「群星閃耀:美國及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特展的前展,希望藉此能完整呈現美國1920至1950年代的現代主義文學面貌。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美國在臺協會處長孫曉雅也都出席特展開幕活動。李靜慧次長表示,美新處在臺灣的歷史脈絡上非常重要,它不只是政治上,更是一個文化藝術、文學、現代主義思潮上非常重要的據點。1960到1980年代,臺北文化人最常去的地方是明星咖啡館,另外一個重要地點就是美新處,在這裡能接觸美國現代主義或其他文化思想的重要窗口,而且它不是只有出版品,或是新聞報紙,他們自己發行月刊,更有學術交流基金支持臺灣藝術家、文學家前往美國,在臺灣進入現代化的這個過程中,美新處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從這次的特展,就是希望讓大家知道從這裡開始認識現代主義在臺灣影響的程度。

 

「『現代』文青養成術—與美新處的超時空對話」特展呈現臺灣文壇如夏濟安、姚一葦、鄭清文、白先勇、王文興、王禎和,以及藝壇如藍蔭鼎、廖繼春、席德進等人交會激盪出的火花,在吸收西方現代主義的技巧和意識型態的路上,逐漸綻放出臺灣現代主義獨特的樣貌,展覽期間也將推出關於現代文學、藝術發展的精彩短講。展覽自即日起到2024年1月21日,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展出,歡迎參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