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館百年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經歷了殖民、改制和遷徙,圖書館中的館藏書籍承載著人們的相遇與機緣、告別與輪迴,正等待著我們從圖書館中取出閱讀,重新獲得生命的力量。從即日起到113年3月17日舉辦的「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臺博館藏的相遇」國資圖建館百年聯合特展,讓在臺灣生活的大家可以共存共榮、相互學習。
國資圖建館百年聯合特展在印尼和泰國傳統舞蹈表演下展開。教育部次長林明裕在開幕致詞時以泰語、印尼語和國語問候大家,同時分享在特展中看到不同國家的代表服飾,精緻且具特色,讓他驚艷。林明裕次長表示,國資圖建館百年特展與臺灣博物館攜手,將臺灣博物館珍藏的東南亞文化圈展品移到臺中,與中臺灣民眾分享;他說,臺灣是民主共榮生活圈,不可以忽視任何人。臺灣新住民有來自大陸、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國,因為工作或婚姻共有132萬人在臺灣生活,透過特展讓在臺灣生活的大家可以共存共榮、相互學習。
林明裕次長指出,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臺博館藏的相遇」特展集文化、教育、外交共聚一堂,希望能透過特展了解東南亞,他強調,雖然國家與國家之間,徎是海洋與海洋之間,看似遙遠,但是相信,只要有文化平權認同,文化多樣性認同,都可以平等立足於世界上。
因應多國外賓的到來,國資圖馬湘萍館長特別以英文致詞,說明特展的特色。他表示,國資圖是1923年日治時期成立最早公共圖書館,國資圖每一本書籍都承載著人們相遇的機緣告別與輪迴,這些珍貴的文化機遇,這些珍貴的文化都值得我們閱讀和收藏,特展以「閱讀和社群連結」為策展核心,精選國資圖豐富的東南亞語言藏書,聚焦東南亞區域的信仰、藝術及風土民情,並與臺博館藏品呼應,希望以書為紐帶,串起臺灣與新住民母國的連結,鼓勵新住民社群善用圖書館的資源「同創故事」,認識由當代跨國移動者帶入臺灣的「當代東南亞」多元文化,展現圖書館結合在地與東南亞社群的力量,促進文化平權的實踐。
國資圖表示,百年來新住民朋友們勇敢地跨越國界,因婚姻或工作來臺,承擔了家計負擔、子女教養,還有語言障礙及飲食習慣、價值觀等文化適應壓力.帶著對家族、國家、文化深層的念想,在臺灣共同編織「人與物」和「物與書」移動與相遇的故事,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微型圖書館。
國資圖與臺博館合作的藏品特別由印尼峇里島藝術家馬爹(I Made Sukariawan.)先生返回峇里島購置相關材料,並在臺灣重新複刻一組巴龍與蘭達,首次於國資圖盛大展出。這不只是峇里島移民的文化榮耀,也向社會大眾推廣峇里島文化。
此外,特展也向研究機構與民間藏家徵集克力士匕首、泰國的食器、印尼的孔雀羽冠虎面獅、甘美朗樂器模型、菲律賓國服等展件,呈現跨越百年的時間向度,是如何透過「物件」與「故事」產生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