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太陽周期加地球暖化 學者示警冬天恐生超級強颱

2023-11-07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吳朝榮研究太陽活動與颱風之間的關係。(臺師大提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吳朝榮研究太陽活動與颱風之間的關係。(臺師大提供)

 

冬天是颱風生成的淡季,但學者發現,只要太陽黑子活躍,加上地球暖化、海溫異常增暖、熱帶信風減弱等因素配合,就可能有足夠的海氣條件,讓冬天產生超級颱風,臺師大教授吳朝榮指出,每11年一次的太陽周期,可調節颱風的行為,更容易在冬天產生颱風,而這兩年剛好是影響期,提醒民眾不要輕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吳朝榮研究太陽活動與颱風之間的關係,蒐集1945-2018年間西北太平洋地區共402個淡季超級颱風的軌跡,發現淡季的超級颱風數量與太陽黑子數量高度相關,然而太陽黑子的數量就是反映太陽活動的重要指標。

 

吳朝榮教授指出,淡季要形成超級強颱有三重因素,第一就是太陽黑子活躍時期給地球更多能量,第二是全球暖化,使北大西洋變炎熱,影響北太平洋的大氣環流情況,加深副熱帶與熱帶的交換,加強了颱風生成的機率;第三重則海氣交互作用,由於東北信風減弱,再透過海氣交互作用造成東北太平洋的海溫增暖,減弱了赤道上的沃克環流,導致深對流區域向東移動,也減弱垂直風切,又大大提高了冬天颱風的生成。

 

吳朝榮教授表示,這些作用會使得秋冬颱風生成的位置東移,有利於颱風停留在海洋上的時間加長,有更多時間吸收海洋中的能量與濕氣,於是,增加了這些颱風升級為超級颱風的可能性,2013年11月造成菲律賓超過6300人死亡的超級颱風海燕,就是太陽黑子活躍周期加上氣候條件配合而產生。

 

吳朝榮也示警,太陽周期每11年一次,上一次是2013年到2014年左右,未來這兩年即將再進入太陽周期,冬天可能會有強烈颱風產生,民眾不要掉以輕心。

 

這項研究已於10月20日發表於國際期刊《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npj 氣候與大氣科學),獲得肯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