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今天(20日)舉辦「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計畫成果交流展示活動,邀集原住民族委員會、農業改良場及中興大學等產官學界代表齊聚,期望能共同交流調整未來推動方向,並加速將農業技術落地到部落及原鄉產業。
為了復振原鄉產業,農業部從111年起執行「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綱要計畫,由11個試驗改良場所共同導入農業科技能量,以解決部落長期農業發展瓶頸,計畫執行至今已輔導40個原住民地區、52個部落。
農業部指出,透過直接現地調查與訪談部落需求,從中瞭解到族人擔憂於部落產業發展、瀕臨式微的特色作物種原、逐漸面臨斷層的農耕飲食文化,以及原民特色作物栽培、病蟲害管理技術缺口等問題,並由保種、生產及加工等不同面向,以科學技術導入方式來協助解決問題,希望能為原鄉找到新出路。
農業部杜文珍次長表示,計畫起源從尋根開始,想要尋找過往原民的農業智慧與技術,起初由花蓮、臺東及高雄農業改良場開始執行,後續擴大納入11個改良場所,收集全臺所有的原住民產品,從種原保存、耕作、收穫、加工以及行銷一整個做起來;同時這是一個四年的計畫,今年是執行第二年的期中成果發表,也希望藉由這樣的發表呈現,讓大家知道許多新農業的智慧與核心,其實都與原住民族息息相關。
農業部說明,計畫的推動協助部落找回許多失落種苗,因而保留下部落傳統文化,同時除了以數位典藏保留,更進一步以科學方式驗證並重現部落傳統知識,並製作成書籍與食農教育教材,期望能永續傳承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