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舉辦「2023良食脈動-夢想的飲食沙龍」講座,今年邁入第7年,希望透過學習永續飲食概念,鼓勵社會大眾在日常中落實行動。在「海洋」的主題中,希望提醒民眾,海洋廢棄物其實和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希望喚起對海洋廢棄物的關注。
受到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邀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張卉君,帶領民眾揭開海洋神秘面紗,她表示,臺灣環海,臺灣人喜歡吃海鮮,內政部甚至曾做過臺灣人不可能吃不起海鮮的廣告,但在飲食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攝入了不該吃進去的東西。
張卉君舉2018年環保署(今日的環境部)所做調查,指出像是養殖魚類淡菜、牡蠣、扇貝、蛤蠣裡面都含有塑膠微粒,塑膠樣態更包括了發泡塑膠、薄膜、顆粒、碎片、纖維等型態,因此探究海中廢棄物,高達9成是難以分解的塑膠成分,海洋廢棄物不單是髒亂問題,更是需要評估環境、設立目標,並花費長時間改善的汙染議題。
同樣關注海洋污染的龜山島民後裔黃士洋,則是從日常餐桌上的海鮮出發,介紹四季「旬魚」,分享吃在地、食當季的美好滋味,也分享討海人第一線的觀察日誌,黃士洋船長所帶領的環保艦隊在出海捕魚時,也同步帶回海中的廢棄垃圾,更在宜蘭大溪當地推廣海洋教育,呼籲更多人投入守護海洋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