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讓學習更真實且深刻 臺北市表揚17件環教路線優秀教案

2023-11-28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舉辦112年度「臺北市101環教路線徵文活動」頒獎典禮

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舉辦112年度「臺北市101環教路線徵文活動」頒獎典禮

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舉辦112年度「臺北市101環教路線徵文活動」頒獎典禮,表揚17件優秀作品。學校環境教育中心表示,這些獲獎教案緊扣環境教育主題,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進行跨領域整合及議題融入的設計,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達成素養導向的學習,成為具備關心環境、熱愛環境信念的地球公民。

 

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執行長吳文德表示,101環教路線徵文活動邁入第5屆,累計82件優質的環教路線教案,可成為未來設計戶外環境教育教案的參考,也是規畫戶外環境教育路線的依據。在徵件活動過程中,邀請老師優化教案內容,讓這些教案能有共同且完整的架構,可供全國教師參考。

 

「112年度臺北市101環教路線徵文活動」分為「歷史人文」、「自然生態」、「環教場域」、「環境議題」與「氣候變遷因應」等五大主題,共有17件作品獲獎,獲得特優肯定的作品包括忠孝國中(潘櫻英、蔡帛娟、林昭惠)的《城南尋寶訪古蹟》、大直高中國中部(董家興)的《小南門走讀–彩虹森林與人文傳承的療癒綠洲》、信義國中(黃秀英、吳培毓)的《溪流、礦坑、古道行》、幸安國小及文化國小(賴豐壤、楊志文、徐愛婷)的《米之徑、竹之徑、寂靜之徑》與新生國小(廖婉竹)的《親山步道任我行-劍潭山步道》。

 

臺師大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張子超表示,自然生態或戶外教學多以為是在看動植物和生態環境,但除了物種的辨識、生態環境的體驗外,更希望能連結到歷史人文和在地產業,讓學生的學習能更為深刻和豐富,進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今年徵件教案有帶著學生探訪植物園,也有談到礦坑的過往歷史發展,充分展現在真實環境中學習,而且不只是在乎物種和真實環境表象,更期待的是價值意義和文化的連結。至於在環教場域部分,強調在真實環境中的體驗學習,經由教師創新課程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戶外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歷史人文」評審新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學林建棕表示,教案設計除了聚焦在歷史事件發生的故事到整個脈絡外,更應該重視歷史空間為何被保存,讓學生探索和思考這些被保存的土地和空間未來可朝哪些方向發展。此外,他也建議教案設計可將被動化為主動,從過去「聽故事」到學習轉化成「說故事」。

 

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表示,獲獎教案將於環教中心官網的「101環教路線專區」分享,期待能集結更多優秀的教師參與,運用臺北市優質的自然環境與人文資源,設計更多優質的101環教路線教案,增添臺北市戶外環境教育的能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