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水雉保育三十年 守護身影浮生記新書發表

2023-12-15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新書發表會現場展示農田友善耕作產物

新書發表會現場展示農田友善耕作產物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天(15日)舉辦《浮生 記一群守護水雉的身影》新書發表會,邀集書中多位參與水雉保育的夥伴,包括林業保育署林華慶署長等一同分享與水雉保育的淵源,期望能讓更多人認識綠色生態保育等多項政策最初的發想與演變。

 

水雉因體態優美,喜愛在有浮葉植物的濕地環境活動,有「凌波仙子」美名。從1989年水雉公告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以來,歷經三十多年,水雉族群數量由50隻增加到2,882隻,是由公部門、NGO團體、企業、學界等各方人士共同努力、齊心投入的成果。《浮生 記一群守護水雉的身影》透過報導文學記錄許多守護水雉、無私奉獻的身影,除交織出一段段動人故事,也是近代保育政策的縮影,在書中可以得知農田生態系保育、綠色保育標章、國土生態綠網、瀕危物種及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等多項保育政策的緣起與故事。

 

林業保育署林華慶署長在新書發表會中,分享復育水雉族群的心路歷程及轉折,過程中努力追求生態保育與農田經濟的平衡,推動的農田轉型友善經驗,也成為現今林業保育署棲地保育政策的重要基礎,像是官田水雉保育農產品標章,其後成為擴及全臺的「綠色保育標章」,同時看見保育策略的新方向,因為很多瀕危野生動物並非住在原始林的環境,可能就住在農田或人群熙來攘往的地方,對於這種與人比鄰而居的野生動物,需要的保育策略顯然跟傳統圈地保育策略很不一樣,兼顧社區權益與生態保育也成為未來的一大挑戰。

 

林業保育署說明,跨部會「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就是為維護淺山平原的永續農田生態環境而推動,也希望民眾能響應綠色消費及農產品,一同支持保育工作與生態永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