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也會生病,「診衣如同診斷人」一樣,嶺東科大設計學院視傳系第22屆畢業生作品「診衣所」,在面對全球快時尚衣物高汰渙率,使用設計模式改變快時尚衣物保留的程度,符合全球SDGs永續概念,榮獲2022年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全球唯一新銳獎(Junior Prize),並獲得教育部技職之光的肯定。
指導老師秦安慧介紹學生的作品「診衣所」的概念,來自於衣物也會生病,「診衣如診斷人」一樣,呼應全球快時尚,衣服汰渙率高,使用設計模式可以改變快時尚衣物保留的程度,也符合全球SDGs永續概念,不是實質回收材料,而是延長衣物功能的專題。
「診衣所」作品團隊成員陳羿伶、何欣蓉、陳虹潔及陳品羚,歷經無數個探訪、討論、實驗,最終靠著團隊合作努力堅持完美呈現,獲得世界級的榮譽。陳羿伶同學說,根據他們的調查,國內有傳統洗衣店、自助洗衣店、、洗衣工廠連鎖洗衣店以及超商送洗等五種洗衣模式,清潔衣物時是依照不同污漬來進行處理,就像醫生看病一樣「對症下藥」。陳品羚同學進一步介紹作品以情境小卡方式方便民眾「診衣」。他們轉換洗衣店的污漬處理方式,做出六大洗標卡及污漬卡,拆解圖像幫助民眾了解污漬和洗標;以3大環境作為區分,創作出36張情境卡,將洗衣轉換成直覺性的公式,配合各種「污漬剋星」製成的處理包及乾洗瓶,快速說明不同的衣物材質對應各種污漬該如何正確的處理。
陳羿伶同學表示,「診衣所」提供清潔衣物的方式,使用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取得的醋或鹽或是蘇打,大家都可以使用,此外,在衣物之外也可以用於其他清理之用。他也嘗試在清潔家裡冰箱,也套用這個概念,也清理乾乾淨淨,可以廣泛用於生活中。陳羿伶同學則覺得透過專題,讓她覺得可以跳脫思維,不受限於特定框架中思考創作。
秦安慧老師說,在紅點頒獎時,評審肯定學生作品使用材質與實驗等創新形式,在衣物生病時,也就是遇到污漬時,可以用什麼方式對應,而成為另類的設計對策;特別洗衣語錄是以布的方式,把臺灣生活與洗衣之間關係做結合,吸引國際評審,認為視覺傳達可以使用材質、實驗,不見得是直接回收物,而是以「觀念傳達永續再造或衣物延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