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從典藏藝術看見臺灣 國父紀念館「島嶼.記憶」描繪臺灣50年

2024-01-05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國父紀念館主辦「島嶼.記憶—描繪臺灣50年」典藏特展於中山國家畫廊展出

國父紀念館主辦「島嶼.記憶—描繪臺灣50年」典藏特展於中山國家畫廊展出

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推出「島嶼.記憶—描繪臺灣50年」典藏特展,即日起在中山國家畫廊展出,南、北展廳分別以「製作記憶—以藝術書寫的歷史」及「咱的所在—從土地萌芽的人文風景」為主題,期望從典藏藝術品看見臺灣,透過系列展品回到過去,理解不同時空背景下人們的遭遇、選擇與強韌的生命力。

 

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表示,國父紀念館為臺灣極重要的視覺藝術展覽場地之一,藝術家也以在中山國家畫廊展出為榮。從1972年建館以來,展出超過4000檔展覽,從展覽的歷史文獻與典藏作品中可看見臺灣社會的脈動,是早期親近藝文最重要的場域,也是民眾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段觀展記憶,這些關聯都可以從典藏作品中找到脈絡。本次展品共72件,包括長146公分、寬373公分的〈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是民國64年由黃君璧、葉公超、林玉山、歐豪年等16位書畫名家為國館合繪大畫;〈蓬萊風華〉則是109年由黃光男、黃才松、林章湖等10位書畫名家以臺灣山水風光為主要創作題材,聯合繪製出水墨大作。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馮世寬應邀出席特展開幕式,看見<臺海空戰>作品所描繪空軍擊落共機的畫面,感觸特別深刻。他表示,畫中的F-86軍刀戰鬥機曾在民國60年代作為飛行訓練之用,當時每位空軍都會把軍服燙得筆挺,最大的心願是出任務時能擊落敵機,受到英雄式的歡迎和老總統的召見,而未曾想過是否能安全回來,因此,當軍人不只是榮耀也是很勇敢。

「島嶼.記憶—描繪臺灣50年」為國父紀念館休館前在中山國家畫廊最後一檔自辦特展,對國館來說是別具意義。展覽分為兩大展區,「製作記憶—以藝術書寫的歷史」展區展示早期作為名人紀念館,以及傳承中華文化與展示國家政績等官方色彩較為濃厚的典藏品,透過典藏品可窺探當時的敘事結構,也喚起臺灣民眾的集體記憶。

 

咱的所在—從土地萌芽的人文風景」單元,包括「啥人的山?佗位的水?」、「我們的島嶼風景」、「畫出阮心內的話」三個子題,以描繪臺灣在地的人文風景為主。觀眾可以隨著歷史的軸線,回溯1970年代鄉土運動等潮流下,藝術家轉為關注在地;到了80年代,反思現實的社會議題、突破傳統框架的藝術歷程。隨著民主化的政治變遷,國父紀念館逐步朝向在地化、多元化發展,典藏品也從濃烈政策色彩,轉為在地藝術家捐贈之作;看到從鄉土運動、抽象藝術到社會批判的多元藝術樣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