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駱駝.獅子.嬰兒》呈現朱宗慶打擊樂團「精神三變」

2024-01-23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朱宗慶打擊樂團助理藝術總監盧煥韋所創作的〈融〉,由於疫情,原本預計在2020、2021年的兩度演出皆未果,本次終於得以問世

朱宗慶打擊樂團助理藝術總監盧煥韋所創作的〈融〉,由於疫情,原本預計在2020、2021年的兩度演出皆未果,本次終於得以問世

先前宣告「翻過關鍵之頁」,開啟40週年倒數計畫的朱宗慶打擊樂團,今年推出的第一季音樂會《駱駝.獅子.嬰兒》,將在2月29日於臺中國家歌劇院、3月4日於臺北國家音樂廳,以及3月29日於高雄衛武營音樂廳,帶來橫跨30年的曲目,將在集合四個世代、樂團史上最多人數的20位成員手裡,展現打擊樂領域從開疆闢土、百花齊放到回歸初心的多元榮景。

 

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本場音樂會做為「邁向朱團2.0」計畫的首場,展現的即是樂團成立三十多年來,與擊樂世界環境的轉變呼應。

 

音樂會名稱《駱駝.獅子.嬰兒》特別引用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的「精神三變論」,講述人類在追求精神層次的更高領域時,最初會經歷開疆闢土、揮灑汗水的「駱駝」階段,之後進入攀登高峰、邁向王者的「獅子」階段,最終在克服頂點的省思下,會通曉至回歸初心、追尋純粹自由的「嬰兒」階段。不論是本次的曲目,或是四個世代的團員同臺競藝,都能看到朱宗慶打擊樂團對於擊樂藝術的了然於心。

 

本次共規劃演出7首曲目,創作最早的是1990年挪威作曲家瓦林(Rolf Wallin)的〈石潮〉(Stonewave),瓦林自1970年代起在北歐樂壇即扮演重要角色,〈石潮〉這首作品由「天團」瑞典克羅瑪塔(Kroumata)打擊樂團首演,透過六聲部對稱的方式,展現出聲響的立體性與流動性,更特別的是,全曲並不指定樂器,由演出者來進行自由詮釋,是打擊樂與當時音樂潮流結合的象徵;匈牙利作曲家何洛(Aurél Holló)的〈甘美朗.蹦〉(Gamelan-bound)則是2008年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委託創作,以印尼巴里島的甘美朗音樂做為創作主題,卻幾乎沒有使用甘美朗樂器,反而要求許多效果型的樂器製造出精密音高聲響,是相當複雜且挑戰演奏技巧的作品,當年首演後幾乎沒有其他團體再次進行挑戰,本次重演將可呈現朱宗慶打擊樂團十幾年後的成長;美國作曲家卡塞拉(Jim Casella)2017年的〈雲端之上〉(Beyond the clouds),則用擊樂描繪自己歷經危難天候的艱困環境,最終征服喜瑪拉雅山的尼泊爾旅程,充滿眾多敘景聲響與壯闊山麓的描繪,正可顯現出打擊樂曲目從「駱駝」邁向「獅子」的王者歷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