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兒虐事件頻傳 臨床醫呼籲送托孩子要提高警覺

2024-03-18 發佈 王芓諭 臺北
兒虐事件頻傳 臨床醫呼籲送托孩子要提高警覺(示意圖)

兒虐事件頻傳 臨床醫呼籲送托孩子要提高警覺(示意圖)

臺北發生一起男童疑遭保母凌虐致死,兒虐議題再次引發各界關注,而作為膽大心細守護者的臨床端醫師呼籲家長,如果要將孩子送托保母或是機構,當發現孩子眼神不對勁一定要「提高警覺」。

 

臺灣近年來每年兒童虐待通報案件數約為7到8萬,其中成案約1到2成,林口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投身兒虐防治多年,他表示,主要樣態都是遭毆打造成腦部、軀幹等傷害,加害者將受傷孩子送醫,一定不會自首,所以醫師需訓練到能一眼看出可疑之處,包含病史前後不一、受傷位置不對,如照顧者宣稱孩子從床上跌下來,才會出現頭部瘀青,醫師就會同步了解床的高度,以利判斷傷部自然發生可能性,另外,臉頰、耳後、口腔等瘀青是不太常見的受傷位置,都可能是警訊。

 

葉國偉主任補充,在臨床上有一個口訣叫「PEN4瘀青定律」,當孩子送到醫院時,可迅速判斷出此瘀青是否為虐待或是普通受傷造成,「P」意指軀幹,「E」意指耳朵,「N」意指頸部,尤其是在4歲以下兒童就要高度考慮是否有受虐的可能性,但若是4個月以下孩童,任何瘀青都要考慮是不是被虐待,再加上病史不合一、身體傷害位置不對勁等,就要高度懷疑是否為兒虐事件。

 

葉國偉主任分享,眼睛看不出來的不代表他沒事,自己習慣會判斷孩子的狀況,幫孩子照全身X光,因此X光科醫師也是兒虐守門人,因為過去曾發生過孩子骨折送醫,透過X光片發現是「螺旋形骨折」,就像是被外力扭過,當下醫師立刻警鈴大響,提醒這個要小心,也就是說醫師不會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但也不能打草驚蛇,隨時保持警覺心是關鍵,只要直覺不對勁,就應通報,預防憾事。

 

葉國偉主任也提醒,現代社會經濟壓力大,家長必須將年幼孩子送托保母或機構,要避免孩子長期受到不良保母虐待而不自知,除了透過檢視身上是否有不明瘀青、傷口,也建議家長可從互動觀察異狀,如孩子被親密的人觸碰會害怕,或眼神不太看大人,就要提高警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