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北美館兒藝中心「是誰躲在風景裡?」 親子一探究「境」

2024-04-04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藝中心推出「是誰躲在風景裡? 」(圖片提供:北美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藝中心推出「是誰躲在風景裡? 」(圖片提供:北美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即日起到9月15日推出「是誰躲在風景裡?」教育計畫,展出跨越百年不同世代的11位藝術家作品,並規劃與風景有關的聲響和互動裝置作品,邀請大小朋友從生活中親近的自然觀察出發,探尋藝術與日常光景的連結,展開對風景畫的各種思索與體驗。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表示,兒藝中心期望透過當代藝術角度,啟發小朋友們的想像力和潛能,突破只有充滿繽紛、可愛的世界,讓他們知道世界上還有各種可能。風景畫是傳統美術裡基本的繪畫形式,以寫生描繪自然風景,但本次展覽則由多位年輕且具創意的藝術家,使用水墨、聲音和裝置類等多元媒材來展現;此外還將藝術家洪美玲的油畫作品開發成可讓孩子介入互動的裝置。

 

策展人王瑋婷表示,本次展覽展出洪瑞麟(1912 - 1996)、葉子奇、廖繼春(1902-1976)、蔡蔭棠(1909-1998)、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 1832 - 1883)、連建興、林世皇、洪天宇(1960 - 2023)、洪瑄、洪美玲、孫培懋等11位藝術家、15件作品,規劃「寫生自然」、「人造風景」及「內在風景」三個子題,展場空間設計也以「登山活動」的踏青意象,引領大小朋友運用不同的感官,發掘藝術家面對風景的心象感知,建構獨特的觀看經驗。

 

北美館表示,藝術家經常透過寫生觀察,以筆觸紀錄風土民情,呈現對所處之地或自身經驗的深切凝視,「寫生自然」展區以洪瑞麟60年代的《礦工宅內》為開端,藝術家長年刻劃礦工勞動者的生活樣態,以簡約粗獷的筆觸捕捉礦場宿舍的日常。「人造風景」則從個人視野的建構概念,探討藝術家如何變換色彩和視角,再現他們印象中的風景,像是廖繼春之作《院子》,呈現臺南私宅庭景,透過渾厚的紅與藍、綠的互補色調及略帶簡約奔放的筆觸,展現南臺灣樸拙閒適的明媚氣息,為家居生活即景的創作實踐。「內在風景」則跳脫對既有景象的認知,洪天宇《獻肚山三貌》,以三聯畫作重現因土石流覆滅消逝的村落,藝術家刻意留白風景中關於文明痕跡的部分,象徵人為與自然在時間推移下的變換,提供觀眾解讀畫中影像存在的有無,反思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競合關係。

 

為了讓大小朋友身歷其境,特別委託藝術家現地製作多項可互動體驗的作品,像是藝術團體「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以乘坐飛機、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的經驗為靈感,透過溫樸的手作媒材,於兒藝中心入口U型空間打造互動基地《走走停停》,規劃「等等到」、「追上來」和「要去哪裡」3件作品,觀眾可以透過實際操作工具或角色裝扮,體驗各種移動中的視角變化,創造屬於自己的動態風景。馮志銘《窸窸窣窣》擷取展出畫作的元素,透過採集、紀錄自然環境音,轉譯成與之呼應的聲音裝置,觀眾得以聆聽風聲、鳥鳴、水流聲等,增添觀察畫作的感知與想像,《層層疊疊》則反轉概念,讓大小朋友運用會發聲的物件模擬風景裡的環境音;兒藝小工作坊則以洪美玲「尋道」系列作品為發想,邀請大小朋友運用幾何積木築構出自我的內在風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