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暑假拓展孩子多元生活體驗 避免沉迷網路

2024-07-09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臺北市衛生局建議家長可運用「三從四得心妙招」,避免讓3C成為唯一娛樂來源

臺北市衛生局建議家長可運用「三從四得心妙招」,避免讓3C成為唯一娛樂來源

《親子天下》2024年「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調查」結果顯示,高達87%的兒少擁有自己的手機,國中九年級學生每天花超過4小時使用社群媒體。臺北市衛生局表示,暑假已來臨,家長想幫助孩子遠離網路成癮問題,可善用「三從四得心妙招」,避免讓3C成為唯一娛樂來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賴柔吟指出,網路的使用不像酒精或K他命等藥物會直接進入身體影響腦部,但大腦在長時間使用下,也會導致後續即使成癮行為嚴重影響生活仍無法停止。目前俗稱的網路成癮中,只有遊戲成癮被世界衛生組織在《國際疾病分類》(ICD-11)正式列為診斷,也就是「遊戲障礙症」(Gaming disorder),其他網路使用問題雖然尚未有明確診斷,但網路安全、自我保護、時間安排及控制等議題,在兒童青少年階段仍需要家長的協助。此外,「α世代」的孩子相對較缺少真實生活中需要慢下來、自己思考及處理的歷程及經驗。當孩子於生活中遭遇壓力與挫折,容易藉由網路遊戲獲得即時的舒壓與成就感,更成為孩子沉溺網路世界的推力。

 

關於孩子使用網路的頻率,賴柔吟醫師提出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2歲前幼兒不接觸3C產品,學齡前兒童每天使用3C產品不超過1個小時,這當中包含看影片或是玩手遊;兒童跟青少年階段則應由家長在旁陪伴選擇網路內容。賴柔吟醫師並表示,根據國際研究,每週使用網路超過40個小時,將提高成癮風險,而統計數字顯示,臺灣兒少每週上網時間近30個小時,上網時間非常多,除了要合理分配上網時間外,除了上網外,也要讓孩子在暑假期間每天都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像是美國兒科醫學會就建議每天戶外運動1小時以上。

 

臺北市衛生局心理衛生科科長陳小燕表示,要讓孩子遠離3C成癮,家長可運用「三從四得(ㄉㄟˇ)心妙招」來了解及幫助孩子,「三從」是包括從自身做起,家長以身作則,減少使用網路;從陪伴做起,當孩子使用網路時,家長盡可能陪伴在側;最後是從理解開始,大人撇除偏見,先了解孩子網路使用的狀況、動機和原因。再透過「四得(ㄉㄟˇ)」,包括得設限,對於使用時間、安全性、個人隱私等進行設限的討論;得溝通,對於設限的內容,鼓勵孩子提出想法和意見,並保有可調整的彈性;得引導,從孩子的喜好引導不同層面的嘗試、連結至生活現實層面;最後是得信任,給予孩子空間與主控權,讓孩子願意主動反饋自己的感受。家長如果能在孩子越小的時候(8歲以前),避免讓3C成為唯一娛樂來源,培養從真實的人際生活中,獲得多采多姿的生活樂趣,更能達到預防的成效,且能養成受用一生的自主性。

 

衛生局指出,目前在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官網提供「網路使用習慣量表」及「網癮治療服務機構」資源地圖,家長可透過初步篩檢,了解自身或孩子是否達到網路沉迷的狀況。大人或小孩在學業、人際關係、身心健康、家庭互動、工作表現等出現負面影響以致生活功能無法維持時,需考慮就醫,可就近到臺北市醫療機構尋求專業人員協助;也可到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諮詢,或撥打臺北市社區心衛中心諮詢專線(02)3393-7885,線上由專人提供服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