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策畫《末日學校》特展,攜手藝術家、建築師和設計師與科教館策展、展示設計團隊,共同企畫一系列動手作的工作坊,帶領觀眾體驗不同的思考方法,從科學和科幻兩種不同路徑,共同探索末日學校裡開放而多元的方法論與價值觀。
科教館館長劉火欽表示,《末日學校》特展邀請宮保睿、顧廣毅、何庭峰、林沛瑩、吳梓寧及郭向凌等6位藝術家、建築師和設計師打造6大展區,以不同的方法來表現對於科學、科技與社會文化的反思。科教館期望能跳脫只是傳遞教科書上的硬知識,透過策展呈現出獨一無二的科普知識園地,更希望能拓展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從小朋友到中高齡族群,都能走進科教館這具有知識性的學習場所。
策展人林怡萱說明,《末日學校》特展在前3個展區以「改造」為主題,包括改造人體器官、中藥材的製作和取得以及改造居住家園,探討演化與保存的議題,以及科技對人類生活的想像;後3個展區則以「織」為關鍵字,傳達關係的建立和詮釋,像是病毒編織、基因編織和關係織造等。此外,展覽更在每一區透過各種動手作的工作坊,邀請觀眾進入藝術家的世界,體驗不同的設計思考,創作對末日來臨應變的各種獨特設計。
展覽首區〈推想人類器官研究室〉,由主持人宮保睿和學生創作7件作品,以「推測設計思維」對人體器官進行想像,並搭配裝置、文字、影像、概念物件等,提出未來情境的可能性,展品背後也反映著設計者的社會樣貌與價值觀。藝術家宮保睿表示,這展區帶領觀眾去思考科技如何影響人類身體,以及想像人類的存在,學生針對不同器官有不同的想像,像是在科幻小說內有替代器官等議題,或是探究大腦能否紀錄死亡過程等。展區也邀請觀眾進行「人體推展藍圖」的器官「改造」計畫,推想當末日來臨,人類的器官會如何演化,哪些功能會被淘汰或增加,大小朋友可以天馬行空自由創作,運用科技改造自己的器官。
〈混種醫學研究室〉主持人顧廣毅具有牙醫師、生物技術家、藝術家等多重身分,試著拓展設計、藝術與科學結合的各種可能性。設計師顧廣毅說明,中醫藥材如鹿茸、虎鞭等常常與物種保育相違背,所以在《虎鞭計畫》中就專注於傳統中醫藥文化與生態保育之間產生的衝突,希望藉由藝術實踐與設計方法探索科學領域中的倫理議題,並從瀕危物種的角度思考,面對當今的挑戰下,人類可以如何在文化延續與環境永續中找到一個關鍵的平衡點。展區工作坊「新本草綱目」讓觀眾在末日之際設計出可以保留藥效又不會進一步加劇物種瀕危的新式藥草。
其他展區還有〈自助自住研究室〉、〈感知溝通研究室〉、〈基因編織研究室〉和〈關係織造研究室〉等展區,展覽尾聲〈以終為始〉邀請觀眾用語言與AI協作生成末日後新世界的圖像,歡迎大小朋友即日起到科教館參觀《末日學校》特展,從實作中體驗結合科學與藝術的跨領域思考,展覽相關資訊請可上科教館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