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非典型的口腔癌」四大風險行為 愛吃燙食者要注意

2024-08-08 發佈 廖南瑛 臺北
癌症希望基金會今天(8日)結合醫界團體、立法委員,共同呼籲國人切莫忽略「非典型的口腔癌」對健康的威脅

癌症希望基金會今天(8日)結合醫界團體、立法委員,共同呼籲國人切莫忽略「非典型的口腔癌」對健康的威脅

口腔癌是台灣發生率第六高的癌症,癌症希望基金會今天(8日)結合醫界團體、立法委員,共同呼籲國人切莫忽略「非典型的口腔癌」對健康的威脅,即使平日並無菸、酒、檳習慣,但若暴露在4大風險情境中,或口腔出現長期紅白斑、潰瘍、不明原因無痛腫塊,仍應儘速至牙科檢查,簡單幾步驟便可大幅降低罹癌風險。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董事長羅盛典醫師表示,根據長庚醫學資料庫做過一個統計,分析2007至2019年將近12000位口腔癌的病患,發現非典型口腔癌的佔比約一成,年齡分布較典型口腔癌高,還有女性佔比45%幾乎要與男性持平,但由於過往沒有不良的嗜好,非典型口腔癌的存活率比較高。

 

羅盛典副董事長說,非典型口腔癌常見的4大風險行為,包含蛀牙或牙周病等衛生不良者、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者、反覆口腔潰爛,例如常因為假牙刺激受傷、刮破口腔黏膜,以及常吃太燙食物,長期下來都會對於口腔黏膜不利。

 

羅盛典副董事長說,即便沒有菸酒檳榔史的人,還是希望每個人從今天開始,都能夠自我檢測口腔黏膜,包含六大步驟:取下所有假牙、觀察並感覺嘴唇內部和牙齦前部有無異常,第三則是將頭部向後傾斜檢查並感覺上顎有無異常,第四拉開臉頰檢查口腔壁內側以及後部牙齦,第五伸出舌頭檢查頂部和底部有無異常,第六就是觸摸頸部兩側,吞嚥口水感覺是否有腫塊或腫大的淋巴結,透過每個人的自我覺察,相信口腔癌的發生率、死亡率都能下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