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國臺圖科普講座 專家解密AI

2024-10-16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陳楊文老演講。(國臺圖提供)

陳楊文老演講。(國臺圖提供)

 

人工智慧的發展,帶動世界的改變,國立臺灣圖書館舉辦科普講座,邀請臺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楊文以「AI怎麼那麼厲害?AI演算法大揭密!」為題發表演講,解密人工智慧的演算邏輯,及如何對AI下指令,幫助大家善用科技工具。

 

 

臺灣綠領協會理事長、政大兼任講師陳楊文說明,人工智慧是一種會學習的電腦程式,其實程式就是演算法,透過龐大的資料庫,不斷的讓電腦辨識及訓練,時下最夯的生成式AI,就是訓練的結果。

 

他也提到AI運算的二個方法,就是利用卷積神經網路(CNN)分析空間關係,以大數據(Big data)資料庫,訓練神經網路的空間辨識能力,重複多次的找出特徵及特徵的關係;其次是記憶的神經網路(RNN)與注意力機制,又稱遞迴神經網路 (RNN),是一種透過神經元之間交互連結,最後又連結回到自身神經元,構成自我循環概念的神經網路。

 

AI是透果不斷訓練而越來越精進,但是卻也存在問題,他指出,生成式AI閱讀過數以萬計的資料,所以相當專精,但卻不夠準確,尤其當詢問的問題AI不是非常的理解時,內容會錯誤百出,這是目前要克服的困難,同時提醒大家,使用生成式AI時,要仔細判斷內容。

 

因此,陳揚文也提出使用生成式AI的小技巧,他舉例,對ChatGPT下指令時,若加上「請」、「謝謝」及專業用語,依據ChatGPT「提示工程」技術,會將提問者視為是專業人士,回答的內容會越嚴謹,越符合需求。

陳揚文也示範多個人工智慧軟體的功能,例如以他錄製的鳥鳴聲為例,輸入解讀鳥鳴網站Silic,AI會立即將鳥叫聲轉成圖譜,分辨出有哪些鳥叫聲;另外,還能以AI辨識氣泡飲品。

 

熱愛海洋,不斷推廣海洋生態保育的陳揚文自己也開發潮間帶識別系統,運用自行建立的大數據,以AI人工智慧進行分析,遊客只要用手機對著潮間帶生物掃瞄,就能辨識及獲得該生物的資訊,減少對海洋生物的捕撈傷害,運用科學方法,同時建構監測資料,提供政府設立海洋保護區的科學依據,以期達到海平面上下生物的保護目標,並與AI共同學習解決自然保育問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