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麗山高中學生都愷葶和陳雨萱,針對外來種斑腿樹蛙進行防治研究,榮獲日本SKYSEF國際科學論壇口頭報告首獎。這項研究成果有助於減少斑腿樹蛙的繁殖,降低對臺灣生態環境的衝擊。獲獎學生表示,得獎是意料之外,但也對未來投入科學研究更有信心。
三年級學生陳雨萱表示,外來種斑腿樹蛙在2023年現蹤校園,不到兩年間就大量繁殖增生,威脅到其他物種的棲息,因此就以斑腿樹蛙為研究主題,觀察斑腿樹蛙的繁殖特性,進而提出防治建議。每年的4到6月份是斑腿樹蛙繁殖期,生態池可發現大量的卵泡,因此都愷葶和陳雨萱兩位學生就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觀察,記錄卵泡、蝌蚪的數據,並深入分析斑腿樹蛙與其他本土樹蛙的繁殖能力差異,最終提出具體的防治建議。
不同於一般外來種防治是採捕捉物種,陳雨萱說明,她們的研究成果則是從根源開始,成效更加。都愷葶表示,在4到6月繁殖期下雨後幾天,可以去水池撈取斑腿樹蛙卵泡,或是放個水桶在水池旁,引誘斑腿樹蛙產卵在水桶內,避免影響其他生物的繁殖。此外,針對成蛙部分,也可以立個告示牌,民眾如果發現斑腿樹蛙的身影,可以通報專家來移除。
都愷葶和陳雨萱研究作品《入侵外來物種斑腿樹蛙的繁殖策略與防治建議》獲得日本SKYSEF國際科學論壇口頭報告第一名的殊榮。陳雨萱表示,兩人一起做研究可以共同討論,激盪更多的想法,但遇到意見不同時,就要互相磨合,此時就要善用溝通。研究過程要整理大量的實驗數據,雖然花了很多時間,但也獲得許多學習,尤其是參加競賽要做海報、進行簡報,有助於口語表達和英語能力的提升。
都愷葶則提到,做研究真的很辛苦,要有熱愛才能堅持到最後。此外,研究得獎與否有時候是看運氣,沒得獎不代表自己研究做得不好,鼓勵學弟妹參加科展或其他競賽要保持平常心,只要研究過程對自身有所學習成長,研究成果對社會有貢獻,那就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