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參與「國際電腦與資訊素養研究」(簡稱ICILS)就傳來好消息,在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CT)表現上,在24參與國家中排名第1,且我國過半學生(52%)達3級以上程度,具備獨立解決複雜問題能力,優於國際平均(29%)。
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彭富源表示,「國際電腦與資訊素養研究」(International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Study,簡稱ICILS)自2013年起展開每5年為1週期的全球性調查,2023年為全球第3次調查,我國為首次參與,全球共34個國家約13萬多名學生及6萬多位教師參與。我國共有169所國中參與評比,各校抽取八年級學生1至2班,共5,112位學生完成測驗;另有2,233名八年級教師參與線上問卷調查。
臺灣首次參與ICILS計畫,國教署和國家教育研究院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團隊執行,由臺師大校長吳正己教授親自主持,並與臺師大學習資訊專業學院蔡孟蓉教授共同擔任國家研究召集人,臺師大資訊教育研究所林育慈教授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吳俊育教授擔任計畫協同主持人。他們分享這次結果發現,在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CT)表現上,學生整體平均得分為548分,高於國際平均值(483分),於24參與國家中排名第1,且我國過半學生(52%)達3級以上程度,具備獨立解決複雜問題能力,優於國際平均(29%)。
在電腦與資訊素養(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CIL)上,學生整體平均得分為515分,高於國際平均值(476分),於34參與國家中排名第4,僅次韓國、捷克與丹麥。此外,我國多數學生(64%)達第2級(含)以上水準,優於國際平均(49%),顯示我國學生在使用資訊科技進行調查、創造和交流等方面具備優秀能力。
在性別表現差異上,運算思維方面,我國男女生表現無顯著差異;電腦與資訊素養方面,女生表現則顯著優於男生,調查結果與全球趨勢一致。
本次調查結果也顯示,各國學生的成就表現,與家長教育程度、職業或家庭電腦資源等家庭社經背景有關聯,然我國學生的成就表現與家庭背景關聯顯著低於國際平均,顯示我國資訊科技教育具備較高的社會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