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政策

幫助學生「因趣導學」 教育部將增加114年特殊選才名額

2024-11-17 發佈 廖南瑛 臺北
教育部葉丙成次長,參加「2024教育政策國際研討會」

教育部葉丙成次長,參加「2024教育政策國際研討會」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本周末連續兩天舉行「2024教育政策國際研討會」,今(17日)的活動壓軸圓桌論壇,以「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臺灣優質教育的願景與發展策略」為題,邀請7位國、內外講者共同探討與分享,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也提出政策的方向,說明如何幫助學生「因趣導學」。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表示,AI的出現讓整個世界變化得非常快,以前的年代讀什麼科系跟未來的工作有很直接連結對標,想當會計師要讀會計系後拿到執照;要當建築師要念建築系後拿到執照;但如果想做數位行銷、投臉書廣告的工作,要念什麼科系就不一定這麼清晰。新的工作一直冒出來,通常需要靠自學得到相關技能,是什麼吸引年輕人願意自學,最關鍵的就是「好奇心」。

 

葉丙成次長說,去年年底有一個NGO針對全臺孩子的疲累狀況調查,顯示7成孩子在補習,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社會型態的改變,雙薪家庭需要安親班課後照顧孩子,另一個更大原因就是家長們的焦慮。其實根據教育部數據每年的大一新生都是減1、20000人,預計116年要考大學的人數只有16萬人,比起過去新生兒將近40萬少了一半,現在上大學的機會比過去多一倍,但是一直補習的情況下,容易讓孩子失去對於生命的主體性。

 

葉丙成次長說,教育部推動三大方向幫助孩子適性學習,將會從8家大學開始,推「通才跨域的新學士」,讓學生在大學裡有更大的空間探索,過去重視專才,但在變化快速的世界,通才也很重要,這部分近期會說明。另外很多大學有特殊選才的機制,過去名額管控在1.6%,去年1500人左右,114年度預計招收2000名額,鼓勵更多孩子在高中時因為探索而產生的興趣,用探索的成果申請大學。最後就是經過兩年的實驗,今年推出讓全臺灣的中小學孩子,都可以享受各學科的AI Tutor,用蘇葛拉底式引導的問答,幫助孩子學習,教育部會再做更多努力,幫助臺灣的家長減少焦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