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號)是114學年度學測第三天,下午最後一節考社會,應到考生606人,實到564人,到考率93.07%。高中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老師們都認為,今年社會科考科的特色,題組題有大幅度的社會領域合科命題,學生需整合社會領域三科的學習內容,才能夠在題文情境與誘答性高的選項間做出最佳的判斷,考驗學生綜合社會科合科題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臺北市高中社會科邀請到歷史科老師北一女中陳惠珠老師、建中莊德仁老師、中山女中邱永春老師,公民與社會科內湖高中李美萱老師、成功高中蘇青葉老師、成淵高中蘇苑瑜老師,臺北市高中地理科教師中山女高林姿吟老師、南湖高中林靜怡老師、麗山高中廖偉國老師來分析社會科考題。
歷史科老師們表示,臺灣史(第一冊)共7題;中國東亞史(第二冊)共6題;世界史(第三冊)共8題,今年各冊試題偏重近現代的歷史。今年以人群移動與多元文化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為國家體制與政策,經濟與社會民生也占相當比例。今年題目難易適中,在單一選擇題部分通常以比較簡單的形式出現,混合題與非選擇題的題幹通常較長,而且不少題目以史地公合科的形式出現,學生必須結合三科的知識並細心閱讀資料,才能判讀並推論出合理的答案。
地理科老師們表示,傳統題型包第25題考休士頓都會區的發展歷程。第32題考航海必經的海峽在國編版常見的考古題。第52題考等高線地形圖的視域分析。第63題考讀圖判斷氣候類型並說明氣候災害與原因。時事題則有第20題考印太聯合軍演及第28題考敘利亞政府垮台的問題及西亞宗教的相關議題。有趣試題為今年第35題考閩南語歌曲青蚵嫂的歌詞內涵,所代表的產業特色與當地的產業風險。
公民與社會科老師們表示,本次命題就公民與社會科而言,難易度為中間偏易。整體而言,題文與選項設計上,較少公民專有名詞敘述,學生理解公民概念並結合題文線索即可作答。若學生僅專注於知識定義的背誦,缺乏將公民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現象與時事議題的觀察,則不易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