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世界濕地日 邀民眾走進人臺東工濕地感受綠意生機

2025-02-03 發佈 林睿鵬 臺東
濕地中蛇類出沒象徵生態資源豐富多元與食物鏈穩定,在臺東市太平溪人工濕地及關山鎮關山人工濕地中常見多種蛇類身影。

濕地中蛇類出沒象徵生態資源豐富多元與食物鏈穩定,在臺東市太平溪人工濕地及關山鎮關山人工濕地中常見多種蛇類身影。

響應世界濕地日,臺東縣府邀民眾到濕地享受大自然,有時甚至能看到出來曬太陽的蛇類,濕地中蛇類出沒象徵生態資源豐富多元與食物鏈穩定,在臺東市太平溪人工濕地及關山鎮關山人工濕地中常見多種蛇類身影,環保局也提醒,遇見蛇時應保持冷靜,放慢腳步,緩緩離開,也可為蛇年祈求好運綿延。

 

縣府環保局表示,縣府多年來持續優化臺東市區太平溪人工濕地周邊環境,打造優質遊憩空間,除營造良好生物棲地外,也在太平溪下游建構安全環溪步道,讓民眾在散步之餘,也可觀賞優質溪流生態景觀及豐富生態系,放緩腳步享受慢生活。

 

環保局指出,臺東縣轄內設有2大人工濕地,分別是太平溪下游的太平溪人工濕地,以及位於關山鎮親水公園旁的關山人工濕地,2處濕地皆具有淨化污水、營造生物棲地的功能性,吸引大量生物到訪、棲息,如冬季到訪的小水鴨、鳳頭潛鴨、琵嘴鴨等,也有常居於濕地中的各種爬蟲類、兩棲類生物。

 

環保局表示,濕地生物中,最難遇見的就是濕地中的蛇類,牠們動作敏捷,通常還沒拿起攝影機就會迅速躲入週邊草叢,因此在濕地中能看見蛇類是非常幸運的事。

 

環保局也提醒,人工濕地屬於污水處理設施,不建議民眾進行親水遊憩行為,以減少皮膚不適的情況產生,此外,應遵守「不驚嚇、不引誘、不破壞、不捕捉、不追逐」原則,減少對濕地生物的影響,讓濕地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空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