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投入海洋教育逾30年 作家廖鴻基獲社會教育貢獻獎

2025-02-14 發佈 曾鈺羢 臺北
投入海洋教育逾30年,作家廖鴻基(右)獲社會教育貢獻獎,由教育部部長鄭英耀頒獎。

投入海洋教育逾30年,作家廖鴻基(右)獲社會教育貢獻獎,由教育部部長鄭英耀頒獎。

 

作家廖鴻基關注臺灣海洋,更是國內重要的海洋文學作家,民國87年成立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成為我國第一個為鯨豚與海洋發聲的非營利組織,30多年來,廖鴻基深耕海洋教育,不僅讓臺灣人親近並認識這片藍色國土,現在,他執行的抹香鯨計畫,也將讓國際,看見臺灣。

 

 

廖鴻基生長在花蓮,過去30多年來,他以大海為主要的生活領域,擔任漁夫的5年經驗中,經歷了臺灣海洋資源從繁盛到枯竭的過程,他也發現,臺灣東部海域的珍貴鯨豚,於是,他籌募經費成立工作小組,執行「花蓮海域鯨豚資源調查計畫」,創辦了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培訓生態解說員,推動賞鯨活動,自己擔任解說員,分享海洋理念與海洋意識,讓我國的海洋教育走出教室航向大海。

 

廖鴻基的鯨豚生態旅遊翻轉臺灣社會對待鯨豚從獵殺到觀賞,進而到保育,而他將自己在海上的見聞與感受,書寫成文字,以海洋為題材,出版了30多本海洋文學作品,被廣泛收錄在各級學校的教科書中,廖鴻基說,他書寫,是因為想讓大家知道臺灣的海有多美。

 

不僅如此,他也經常受邀到學校開課或演講,介紹臺灣海洋教育、海洋文化及海洋文學,讓海洋教育向下扎根,也讓過去在政治限制之下,被迫背對海洋、不能親近海洋的島國子民,有機會認識臺灣的藍色國土,廖鴻基說,他做這一切,是因為臺灣必須轉過頭來面對海洋,才會有更大的發展格局,才有機會海闊天空。

 

2022年,廖鴻基開始執行「發現太平洋抹香鯨計畫」,已經有初步的成果證明我國的海域還有抹香鯨,廖鴻基說,這將會讓國際對我國刮目相看,也會讓國際看見臺灣珍貴的海洋資源。

 

廖鴻基30多年來對海洋教育、海洋文化的貢獻,讓他獲得113年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終身奉獻獎」的肯定,他謙虛的表示,他因為看見臺灣社會的需要,所以貢獻自己小小的心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