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聯合國2月21日世界母語日,文化部今(15日)、明(16日)兩天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辦「2025世界母語日-國家語言生活節」。文化部表示,今年活動內容集結不同語別的電影、戲劇、音樂、創新書市、沙龍講座、手作體驗與說故事等62場次,期盼能呈現「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的復振成果,展現臺灣母語文化的生命力。
教育部林騰蛟次長致詞時表示,臺灣擁有豐富的語言文化,包括臺語、客語、原住民族語、閩東語及臺灣手語等,政府相關部會持續共同努力推動國家語言的扶正與傳承。教育部一直與文化部協力推動國家語言發展,從2022年開始,母語課程正式納入國小到高中的課綱,現在也有300多家、1100多班的幼兒園採取沈浸式本土語言學習環境,期盼讓小朋友從小學習母語,共同尊重、認同國家語言。林騰蛟次長強調,希望透過各界合作,讓國家語言在日常生活中被看見、被聽見,並鼓勵大家勇敢說母語,珍惜及傳承語言文化。
文化部長李遠指出,雖然最近文化部預算受限,但是這一切都無法阻擋整體臺灣的進步,臺灣從日治時期講日語、國民政府來臺的「國語」政策,到今天所有曾經被打壓的語言都成為國家語言,代表的是臺灣整體發展持續向前邁進。
活動現場同步推出創新書市,集結50餘攤母語學習書籍、文化文創商品,並有臺北市立圖書館行動書車展現出版界的語言生態變化。此外,知識體驗與親子共學活動包含8場語言主題沙龍、9場語言文化手作體驗,以及特別推出的台語版密室逃脫《惡一學員 實驗弒》,歡迎大小朋友共同參與,感受多元母語教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