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為推動都會區原住民族學生民族教育,提供更友善的學習環境,並落實全民原教,在桃園市僑愛國小建置「泰雅文化學習場域」,並在今天(24日)舉行揭牌典禮,希望透過原住民族文化學習場域的建置,打造符合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意涵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沉浸式環境中學習與體驗泰雅文化,提升對自己群族的認同。
桃園市僑愛國小「泰雅文化學習場域」揭牌典禮,由學校的「太陽之愛合唱團」與「太鼓隊」開場,象徵文化傳承的活力,再由泰雅耆老進行泰雅族傳統祈福儀式,展現對天地萬物與祖靈的敬意,也期望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智慧與勇氣。
出席活動的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有鑑於原住民族人口及學生持續增長,也將更積極推動原住民族教育資源整合與發展,為學校師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本次在僑愛國小設置「泰雅文化學習場域」,希望原民小朋友不忘自己的傳統文化,也能以自己的文化為榮,未來希望可與其他原住民族重點學校建立跨校合作,讓更多孩子透過沉浸式學習體驗自己的文化,進而培養自信與認同感。
僑愛國小泰雅文化學習場域建築包含家屋、穀倉、望樓、雞舍及烤火寮等主要建築及附屬建物,由原民學生擔任解說大使,帶領大家認識家屋中別具意義的三石灶及空間安排,重現泰雅族重視祖靈、gaga及團結的深刻意涵。家屋及穀倉的結構設計充滿著泰雅族適應環境的智慧,多層的屋頂設計不僅利用了既有竹子、油毛衫、竹框、石板等材料,也使建築物具備耐氣候變化的功能,而穀倉的高架及防鼠板設計,也使得部落得以穩健發展。
僑愛國小張志瑋校長表示,桃園市是原住民族的新故鄉,90%的原民族人是居住在都會區的,希望透過環境營造提供學生學習傳統文化,讓原住民學生能夠更了解先民的智慧,也能夠浸潤在文化的懷抱裡,提供都會區原民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族群認同。